東南網8月12日報道(福建日報特派記者 肖榕) 隨著奧運圣火緩緩熄滅,2024年巴黎奧運會正式落下帷幕。臨別之際,我終于有機會停下腳步,細細采擷巴黎奧運會給我留下的記憶碎片。 賽場內外,中國運動員時時處處、點點滴滴中,都自然流露出對祖國的熱愛。無論是運動員們獲得獎牌后展示國旗的自信自豪,還是對國旗不能簽名、必須輕輕擺放的自然反應,抑或是“國家榮譽永遠超過個人”“為了我的祖國,我還能再戰三個小時”等言語表達,無不體現出,為國爭光是中國體育最鮮明的底色和最執著的追求。 奧運會既是全球頂尖運動員爭奪冠軍的競技場,也是世界各國媒體記者比拼能力的輿論場。巴黎奧運會吸引來自206個參賽國家和地區的10500名運動員參賽,但這個數量比不過記者群體——超過14000名記者申請采訪,比上屆東京奧運會增長15%,其中約6000名文字、攝影記者,其余8000人為非持權轉播商記者和技術工作人員。 忙,是巴黎奧運會媒體記者的關鍵詞。本屆奧運會取消了部分從官方酒店到新聞中心、新聞中心到賽場的媒體班車,部分場館的賽事,需要記者搭乘公共交通前往賽場,更為耗時耗力。 也許巴黎奧運會不是完美的,但身處其中,感受到的善意,卻讓我在緊張的工作中,一直保持著愉悅的心情。 無論是聽說我要趕時間去賽場采訪,主動幫我提前準備好午餐的收銀員,還是當我在地鐵自動售票機前手足無措尋求幫助時伸出援助之手的夫妻,抑或整個奧運會期間志愿者們發自內心的微笑和一聲聲“Bonjour”(你好),都將成為我體育記者生涯中溫馨的回憶。 聚散都是緣,離合總關情。縱然有很多不舍,還是到了和巴黎說再見的時候,奧運會即將正式進入“洛杉磯時間”。 巴黎,Merci(謝謝)! Hello,洛杉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