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來的發展中媒介融合將不斷深入,新聞工作者應當積極應變,以更好地滿足受眾需求。媒介融合下的新聞采編工作具有多元化的信息來源、快速響應與實時傳播、團隊合作與跨界合作以及內容創新與個性化服務等特點。這些特點對新聞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們需要不斷學習新的媒體技能和知識,以適應媒介融合的趨勢。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指出,新聞觀是新聞輿論工作的靈魂。要深入開展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引導廣大新聞輿論工作者做黨的政策主張的傳播者、時代風云的記錄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公平正義的守望者。由此可見,新聞與新聞人對社會發展的重要性。隨著傳播形式的不斷變化,新聞想要謀求發展,必須改變現狀。尤其是報紙,從原有的單一采訪刊發,到一次采集、多渠道分發,原有采寫報道方式的改變,讓一線記者不得不面對更加巨大的工作壓力;不斷更新迭代的技術媒介,也讓新媒體編輯人員在工作中必須保持跨界思維模式。 媒介融合下新聞采編工作的特點 在未來的發展中媒介融合將不斷深入,新聞工作者應當積極應變,以更好地滿足受眾需求。媒介融合下的新聞采編工作具有多元化的信息來源、快速響應與實時傳播、團隊合作與跨界合作以及內容創新與個性化服務等特點。這些特點對新聞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們需要不斷學習新的媒體技能和知識,以適應媒介融合的趨勢。 多元化的信息來源。在媒介融合的環境下,新聞采編工作不再局限于傳統的新聞機構或媒體平臺。人們可以通過各種社交媒體、網絡平臺、移動設備等渠道獲取信息,這些多元化的信息來源為新聞工作者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新聞工作者需要具備敏銳的洞察力和快速的信息篩選能力,便于精準篩選高價值內容。 快速響應與實時傳播。在媒介融合時代,新聞的時效性顯得尤為重要。新聞工作者需要具備快速響應的能力,以便在第一時間獲取并傳播新聞事件。同時,他們還需要利用各種媒體形式,如短視頻、直播等,將新聞事件以多元化的方式呈現給受眾。這不僅提高了新聞的傳播速度,還增加了新聞的互動性和參與性。 團隊合作與跨界合作。在媒介融合的環境下,新聞采編工作需要團隊合作和跨界合作。不同領域的記者和編輯需要相互協作,共同完成一篇新聞報道。他們需要掌握多種媒體技能,如拍攝、編輯、設計等,以便在不同媒體平臺上呈現不同的內容。此外,新聞工作者還需要與社交媒體平臺、數據分析公司等第三方機構進行合作,以便更好地推廣和傳播新聞。 內容創新與個性化服務。新聞工作者需要不斷創新內容,以滿足不同受眾的需求。對于新聞事件不能只注重表面內容,他們要深度挖掘其背后的內容,使新聞信息的價值最大化,以提高新聞的深度和影響力。同時,他們還需要利用各種媒體形式,制定個性化的服務,這樣才能收獲更多的受眾群體。這就需要新聞工作者思維更發散、更創新地提升內容與服務。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聞采編所面臨的挑戰 采訪素材的多元。新聞采編工作者采寫的素材,不能僅限于單一的播報方式,還可以提供給報紙平臺、各大新聞網站、微信、微博等不同的媒體信息發布平臺。這就要求新聞采編人員在采編過程中盡可能地詳盡周全,不只是文字、圖片的記錄,還應該提供音頻、視頻等媒體素材以便后期選用,讓新聞更加生動、獨特,達到較好的傳播效果。 職業素養要求提高。采寫硬件裝備數字化。“一支筆、一張紙”是過去新聞采編工作者采寫裝備的真實寫照。技術的不斷進步讓新聞記錄的方式也更加便利和多元,像照相機、錄音筆、攝像機、電腦,采寫裝備的全面升級提高了新聞采編效率,這對采編工作者的職業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團隊合作更加緊密。新聞采編工作從找選題、做策劃、實踐采訪、攝像到寫稿一整套流程,是對新聞采編人員能力的最好檢驗。隨著全媒體的發展,團隊協作優勢愈發突出,有利于充分發揮個人優勢和長處,讓團隊成員在合作中增強凝聚力,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采編平臺多元化,實現資源整合與共享。全媒體時代,新聞宣傳的一大特點是信息的多渠道發布。當前,各類媒體紛紛建立隸屬于自己的新聞網站,開設微博、微信公眾號,研發獨有的客戶端,使得新聞信息發布點多面廣。新聞報道發布順序根據時間先后,首先為手機移動傳媒,其次為網站,最后為平面紙媒。這樣一來,新聞實現了“一次采集,多次發布”,新聞采編人員的工作內容也隨之發生變化:一篇稿件呈現在報紙和網站、微信上的形式與內容將有所區別。比如,《山西經濟日報》在山西省第六屆文博會的報道中,采用組團報道形式,報紙反映了本屆文博會嚴肅、活潑、實用的總體概況,新媒體從多個側面、多個維度展現了本屆文博會的亮點和花絮。這個實例概括了全媒體新聞工作的發展趨勢——把專業、本土還給報紙;把繁雜、快速交給新媒體。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聞采編人員能力培養策略 轉變思維方式。創新新聞報道思維方式。引導報社新聞采編人員注重市場媒體、相同受眾媒體的新聞采編特點,對待不同專業領域的新聞內容要深度挖掘其特點,在采寫編輯中有明顯的區分,在差異化中體現創新之處。提高報社新聞采編人員獨立思考和分析研判的能力,推動新聞產品調查研究深入,用事實說話。 強化以用戶為中心的新聞宣傳理念。報社的受眾特殊,要求新聞采編人員一方面針對不同專業系統特點,提高分析了解用戶需求和閱讀習慣。根據全媒體新聞傳播特點,有針對性地選擇在特定時間節點播發新聞產品,提高用戶閱讀和使用量。另一方面培養經營用戶的意識,除了為用戶提供新聞產品,還應學會培養、經營和維系固定的受眾群體。比如,利用微信、微博同他們互動交流;建立地方通訊員的聯絡群,及時溝通反饋當地的資訊。 加強團隊合作。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新聞采編工作不再是個人單打獨斗的過程,而是需要團隊合作來完成。因此,新聞采編人員需要強化團隊合作意識,與同事之間保持良好的溝通和協作。在采訪過程中,需要與其他部門的工作人員密切配合,共同完成采訪任務。同時,需要與其他媒體平臺的工作人員進行協作,共同策劃和制作新聞產品。此外,還需要注重團隊成員之間的知識分享和經驗交流,不斷提升整個團隊的綜合素質。應定期舉行多部門業務研討會,分析總結全媒體發展面臨的問題和困境,增進相互的理解和溝通。 對新聞采編層面強化頂層設計,規范和完善全媒體新聞采編的運作流程,發揮不同媒體新聞采編人員的專業技能和特點,明確分工,做到各司其職,各盡其用。 提高新聞專業性。無論新聞媒體如何發展,新聞實踐,特別是重大報道、典型報道、走轉改的實踐,仍然是新聞采編人員提高職業素養的重要途徑。應整合報社報紙、網絡部門的采編人員,組建報社層面的全媒體專題報道組,制定任務量。專題報道組的新聞采編人員每次出去采訪既要完成文字、圖片作品任務,還要及時提供用以官方微博、微信發布的簡短消息、視頻等,在實踐中完成全媒體新聞采編人員的轉型。 與基層聯系點合作,定期選派人員到基層做半個月以上的調研采訪,采取為基層單位上一堂與新聞有關的課,回來后形成一批新聞作品,再為全體采編人員做定期的基層培訓與講座,進一步了解基層工作實際,全面鍛煉新聞采編人員的綜合能力。 強化政策引導。通過設置輪崗交流機制,讓新聞采編人員在不同的崗位實踐學習。比如,報紙雜志新聞采編人員到網絡輿情、網站、新媒體中心等部門定期輪崗,完成一定工作量,在差別化的工作內容中提升新聞采編人員的專業知識和全媒體綜合能力。 通過提高優秀作品獎勵力度,鼓勵新聞采編人員多出好作品,優秀的新聞采編人員獲得的獎勵和報酬可以高于部門主任,甚至總編輯的收入,以此激發報社新聞采編人員的上進欲望。發揮績效考核激勵作用,把報社新聞產品的閱讀量、點擊數,或者各大公共平臺的粉絲量作為對采編人員考核的標準之一,目的是強化其在新媒體方向的意識,全面培養采編人員的綜合能力,讓他們主動基于新聞宣傳特點,想辦法、找對策,以此提高新聞采編人員融入全媒體發展的主動性。 (作者:王媛 作者單位:山西經濟日報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