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新時代新聞事業繼續奉獻 ——杜紅偉同志事跡介紹 自1994年5月進入閩西日報社工作以來,他先后當過時政記者、要聞編輯以及《生活專刊》部、廣告部、群眾工作部、黨委辦(辦公室)主任等職務,目前為市融媒體中心編委委員、采訪部主任。從事新聞采編工作29年來,他無論是在哪個崗位,都能恪守新聞職業道德,認真履行崗位職責,刻苦鉆研新聞業務,大膽開拓工作思路,力求在新時代展現新擔當、實現新作為,為單位事業發展努力和奉獻。29年來,他先后獲得中國新聞獎三等獎一次,福建新聞獎一等獎二次、二等獎四次。 一、牢記黨媒宗旨,堅持黨性原則,不斷提高自身政治素質和專業素養 作為黨的新聞工作者,他能自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九大和二十大精神,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聞輿論工作的重要論述,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認真貫徹落實“黨管宣傳、黨管媒體”的基本原則,把黨性、政治性放在首位,秉承“鮮明黨性、閩西特色”的辦報宗旨,履行“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基本職責,堅持“政治家辦報”,堅持正確輿論導向,旗幟鮮明地宣傳黨的政治主張和政治觀點,宣傳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 2014年以來,他一直擔任報社及市融媒體中心編委委員,持續參與采編工作,認真履行好編委帶班職責,切實把好新聞出版最后審核關,確保新聞出版安全。自2014年至今,他在帶班期間從未發生重大新聞出版差錯。 此外,他還注重新聞專業理論學習,努力提高自身專業素養。撰寫的新聞論文《拓展民生視野 貼近平民視角》獲福建新聞獎(新聞論文)二等獎,《黨報如何應對網絡圍觀壓力》獲中國地市報論文(論著)獎二等獎。 二、傾聽讀者呼聲,認真選題策劃,當好黨委政府與百姓的溝通橋梁 報社群眾工作部負責的讀者熱線版是報紙的主要輿論監督陣地,多年來刊發了大量輿論監督新聞,為百姓解決了許多具體的問題,成為老百姓心目中反映困難、解決問題的重要渠道之一。該版的“登高視線”欄目曾兩度被評為福建新聞名專欄。 2012年至2015年期間,他作為群工部負責人,始終要求記者深入一線,深入群眾,關注群眾的冷暖痛癢、喜怒哀樂,拉近黨媒與受眾的距離。他堅持每周一組織本部門采編人員進行一周新聞專題策劃,指導本部門記者如何更好進行采寫,同時積極參與具體采編工作。 這幾年,他先后組織記者關注了本市小流域綜合治理、養殖業污染治理、煤礦企業兼并重組、建筑施工揚塵控制、機動車尾氣污染治理等市民極為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采編了《盜采河砂非法洗砂洗礦影響河流水質》《山坳違建豬場,村民擔心污染》《老火車站露天沙場噪音大灰塵大》《排水溝成“死水溝”苦了村民好多年》等眾多輿論監督報道,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重視,及時解決了有關問題,老百姓也感到滿意。 三、堅持踐行“四力”,深入基層一線,努力采寫高質量的新聞作品 作為部門負責人,他在統籌安排好所負責部門各項日常工作的同時,還盡可能多地深入基層一線采寫新聞。 2013年,一家在市區經營了20年的老店,在申領新的《餐飲服務許可證》時遇上了不改店名就不予受理的麻煩事。最終,不愿改名的店主無奈選擇了離開本市另謀發展。這在黨的十八大以來,群眾路線教育不斷深入開展,中央一直在倡導政府職能的轉變,積極推進政府從全能政府、管制型政府向有限政府、服務型政府、法治政府轉變的大背景下,有著較強的社會現實意義。獲悉這一新聞線索后,他立即帶隊深入采訪,寫出了《“文龍”食雜為何關店走人》一文并配以短評。文章刊發當日,當時的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即要求市衛生部門領導親自調查了解此事并認真整改。這篇新聞獲福建新聞獎二等獎。 長汀是南方紅壤區水土流失治理典范。2019年5月,報社得到新聞線索,“世界上最神秘的鳥”海南鳽現身長汀并成為當地的留鳥。這折射出長汀由昔日火焰山到今日綠水青山的滄桑巨變,彰顯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閩西的生動實踐。為此,他跟隨報社領導深入深山蹲點采訪,連夜執筆寫出新聞稿,人民網、新華網、中國網、中新網等主流媒體第一時間轉發,還登上“學習強國”平臺。這篇消息最終獲得福建新聞獎一等獎。 四、多崗履職盡責,努力開拓擔當,力求在每一個崗位創造新的業績 29年來,他對待每一個工作崗位,都能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努力做好本職工作。 創辦獨立發行的《生活專刊》。2000年1月,他通過公開競聘擔任了報社《生活專刊》部主任,著手創辦獨立于大報之外單獨自辦發行的四開16版《生活專刊》,由于內容鮮活、可讀性強,《生活專刊》獲得上級領導和廣大讀者好評,主動帶回家中閱讀,自辦發行數最高接近3萬份。 廣告經營創造歷史佳績。2006年1月起擔任報社廣告部主任后,他又帶領廣告公司人員創新經營思路,拓展增收渠道,報社廣告經營總額先后突破2000萬元/年和2500萬元/年,創造歷史最佳業績。 積極主動完成角色融合。2020年,龍巖市報紙和廣播、電視三家媒體開始進行媒體融合改革,合并成立了新的融媒體中心。2022年底,他被任命為采訪部主任,采訪部主要承擔中心日常新聞采訪以及廣播、電視《新聞聯播》欄目的播出,辦公地點也由報社轉移到電視臺。從以報紙新聞采編為主,到報紙、廣播、電視新聞并重。在不到半年的時間里,他克服重重困難,努力學習廣播、電視新聞采編專業知識,力求盡快補齊短板,融入新的工作環境。如今,采訪部三家媒體人員成功實現“跨界”采編,各項工作井井有條,及時有效地完成了上級領導交辦的各項采編任務。而他也能夠獨立開展廣播、電視新聞的審聽審看工作,并帶隊下基層指導記者進行廣播電視新聞采訪。如,今年7月,他帶隊前往連城縣采訪第十五屆海峽論壇·兩岸(連城)棒球文化節,跳出會議報道模式,指導記者采寫了《以“球”會友,以“賽”傳情》《一只棒球手套牽出一個產業鏈》《傳承文化根脈,共促心靈契合》系列報道,在報紙、廣播、電視及新媒體等平臺上分別刊播,取得了良好社會反響,獲得市、縣有關領導好評。9月12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的意見》,其中就有:“支持閩臺兩地中小學校加強校際交流,開展棒壘球等青少年特色體育項目合作”等內容,體現了這組系列報道的思想性、時代性和前瞻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