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培坤個人事跡 黃培坤,1998年畢業于福建師大中文系,獲文學碩士學位。同時進入福建日報社,先后在文藝部、理論文藝部、經濟文教部、南安商報(后更名海絲商報)、要聞編輯部從事編輯和領導工作。工作25年來,編輯的作品有20多件獲得福建新聞獎等各類獎項。其中,一件作品獲中國新聞獎三等獎,8件作品獲福建新聞獎一等獎。個人曾獲福建日報報業集團2010年度十大標兵稱號。 1998年7月到2005年7月,黃培坤在福建日報文藝部、理論文藝部從事副刊編輯工作。在7年里,他始終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在不斷創新中提高質量,宣傳報道取得明顯成效,編輯的作品有7件獲得福建新聞獎一等獎,4件獲得福建新聞獎二等獎,3件獲得福建新聞獎三等獎。這是福建日報文藝副刊水平和實力的體現,也是他個人長期努力的成果。 2005年7月到2011年底,黃培坤同志輪聘到經濟文教部,承擔政文新聞版(含教育、法治)編輯工作。在編輯過程中,他重視策劃,講求創新,提高宣傳報道質量,據福建日報評報組統計,在2005年12月到2006年11月的一年中,福建日報共評出社內各類一、二等好稿310件,其中,“政文新聞”版(每周4版)有各類好稿42件,好稿率在年度版面總數中占20.2%,居福建日報版面第二位。2011年暑期,福建發生多起未成年人溺亡事故,造成20多個孩子不幸死亡。以此為由頭,黃培坤組織策劃了《花季為何殞失在漩渦里》一組報道。報道推出后,時任省委書記孫春蘭在當天的報紙上批示:“這三篇文章都很好,建議在其他媒體和社區等場合加大宣傳,痛定思痛,最好的辦法是汲取血的教訓,關愛生命,關愛孩子!” 2010年9月,黃培坤被派到新疆昌吉州短期駐站,任福建新聞媒體駐新疆昌吉州記者站負責人,與電視臺的兩位同志一起開展工作。在新疆,他們克服了氣候不適、水土不服、交通不便等諸多困難,走遍昌吉全州,對福建援疆工作進行全方位報道;同時,組織協調福建九個設區市記者進疆采訪,建立昌吉媒體和記者站向福建九市媒體供稿機制,使昌吉增加了對外宣傳的新平臺。 2011年國慶后,受組織選派,黃培坤到南安籌辦南安商報(2016年11月更名海絲商報),后任副總編輯,負責編務工作,一直到2021年調整到福建日報要聞編輯部。從2011年10月10日開始籌備,到11月2日報紙創刊,23天創辦一份報紙,是福建日報報業集團目前為止創辦最快的一份報紙。在他和同事們努力下,十年間,海絲商報從無到有,從周三報到周五報,從僑刊鄉訊到CN刊物,從單一的報紙形態到“報紙+海外版+微公號+頭條號+抖音號”等全媒矩陣,年閱讀瀏覽總量破億,實現一次又一次激情跨越。2018年,海絲商報第一次參評福建新聞獎,取得1件作品獲二等獎、2件作品獲三等獎佳績。 2021年至今,黃培坤在福建日報要聞編輯部工作,負責福建日報一版、二版二審工作。兩年多來,充分發揮福建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孕育地和實踐地優勢,借助習近平總書記來閩考察和《閩山閩水物華新——習近平福建足跡》出版等契機,持續組織推出報道,全景式展現習近平總書記在閩工作時開創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實踐,全方位挖掘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在八閩大地落地生根的生動實踐和豐碩成果,助力讀者深入感悟習近平總書記一脈相承的思想體系、一以貫之的人民情懷、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和新思想的實踐偉力,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聲音傳遍八閩大地,溫潤千家萬戶。圍繞宣傳報道主題主線,編發了一大批展現時代風貌、彰顯八閩特質的精品力作,濃墨重彩地書寫新時代八閩大地恢宏壯麗的奮斗史詩,用心用情鼓舞全省人民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較好完成了宣傳報道任務。編輯的作品一件獲中國新聞獎三等獎,一件獲福建新聞獎一等獎,一件獲福建新聞獎二等獎。 夜班工作非常艱辛,長夜漫漫,燈火相伴,黃培坤和他的同事,用通宵達旦的堅守,高質量完成編輯任務。談到工作,他常用一句話與大家共勉:“既然我們從事這個職業,熱愛這個職業,那么,就從一篇篇報道、一個個字開始,去采訪,去寫,去編輯,在這樣的堅守當中尋找我們的人生樂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