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播電臺傳播信息靠的是獨有的介質——聲音,就一個“聽”字了得。以聲音為載體的廣播,聲音的魅力是吸引聽眾的重要因素。對于廣播典型先進人物報道,如何以聲奪人?南寧廣播電視臺鄉村生活廣播的廣播專題《人物故事——杜麗群》在“聲音”上下功夫,發揮廣播“同期聲”的優勢,以“聲”吸引聽眾、感染聽眾,對用聲音“做活”典型人物宣傳進行了有益的探索。杜麗群因為護理艾滋病人取得的成績,獲得了許多榮譽: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三八紅旗手、白求恩獎章、第45屆南丁格爾獎等,2017年當選黨的十九大代表。 彰顯聲音魅力,是讓廣播人物專題能打動人的立足點 廣播電臺的典型人物報道如何塑造可感可信的先進人物形象?《人物故事——杜麗群》敘事語言結構簡潔明了,主要以主人公杜麗群的同期聲為脈絡,獨具匠心選擇人物的同期聲,語言無刻意的口號化,用語言和細節體現了人物典型的情感和大愛情懷,聽眾從杜麗群樸實無華但感人至深的自訴中感受到了時代精神。 專題一開頭就先聲奪人,一段蒙太奇同期聲一箭雙雕,一是交代杜麗群工作經歷及環境不同常人,二是展現她職業特點并且留有收聽懸念,展現杜麗群在艾滋病??谱o理工作的14年中是怎樣日復一日開展工作的?!叭绻B醫生護士都不敢照顧病人,病人就真的被拋棄了。我不愿看到艾滋病患者成為世界的棄兒。”在杜麗群眼中,病人是“不小心犯了錯”的朋友。 《人物故事——杜麗群》通過同期聲的情境呈現,使聽覺的想象突破了視覺的囿限,讓聲音展現畫面,體現杜麗群溫潤深厚的德性、豁達包容的情懷,不懼怕職業風險十幾年如一日,為人們生活、做人樹立了榜樣。艾滋病患者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每每會做出些過激行為。每次面對突發狀況,杜麗群總是第一個站出來?!耙淮紊钜?1點多,由于醫患言語溝通不夠,病人把刀架在一名年輕女醫生的脖子上。杜麗群第一時間趕到病房,慢慢地靠近患者,經過近兩個小時心理撫慰,患者終于放下了手中的刀?!倍披惾憾嗄陙恚葬t患一家親的情懷,平息了多起類似險情。談完這起驚心動魄的經歷,杜麗群平靜地說:“對待病人要像對待親人一樣,你關心他們、尊敬他們,他們就不會傷害你?!?/p> 通過同期聲還原細節、場景,讓典型人物的精神在聲音表達中立得住 先進人物的報道如何走出概念化、程式化空洞說教的窠臼?《人物故事——杜麗群》以群眾可感的視角講述先進人物的故事,無情未必真豪杰,杜麗群同期聲中的兩次落淚細節,讓人物的精神在哭泣聲中站得起、立得住。 “我被氣哭不是辛苦哭,而是因為病人吸毒感染心理已扭曲,最難受的就是病人出院了留置針他帶回可能打毒品,堵了他就來叫我們給他打針……你跟他周旋的時候,我是沒有哭,但事后,我們院領導來看我的時候我哭了,哭后其實心里面很痛?!边@是杜麗群第一次為工作流淚的一段同期聲,整個聲音反映出緊逼人性沖突之下的無奈。與艾滋病病人打交道,她說除了觀察細心,順著對方說話,還要保持警惕,以人文關懷斗智斗勇。 “那段時間蠻緊張的,半年多了,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有沒有被感染呢?我跟領導提出給我們做一次檢查……結果出來,大家都沒事,隊伍才慢慢地穩定,要不然包括清潔工啊都已經有點不太樂意再做了……好不容易建立的這個科室那等于又沒有了……我有點承受不了,要崩潰。女兒也是經常會說:媽媽,你要小心哦。特別是知道被病人拿注射器威脅時,大家也都為我擔心……”在杜麗群第二次流淚的同期聲中,她哭了出來。從哭聲中聽眾走近了杜麗群,典型人物也有脆弱、驚嚇、流眼淚,也有承受不住壓力的時候。英雄并不是比常人少了感知恐懼、痛苦的能力,但是聽過她的哭聲你會更欽佩她,聽眾覺得英雄可信、真誠。 激活聲音感染力,實現從主觀性聲音到事實性聲音的跨越 典型人物報道要擯棄空洞說教,《人物故事——杜麗群》不是同期聲貌合神離的“捏合”,而是通過質樸的講述,同期聲與解說語絲絲入扣,既獨立又關聯互補,在整體聽覺效果上揭示了報道的主題,又塑造了人物形象。不拘泥于聲音空間限制,給聽眾提供較多的聯想空間與故事畫面,展現了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 《人物故事——杜麗群》有3段同期聲以非線性結構,回閃杜麗群面對艾滋病人時一個個感人至深的畫面的情景及心緒軌跡?!拔覀冏o理這種病人,首先要保護自己的皮膚,一個大熱天都還穿上一個隔離服,戴好口罩啊,如果能不露眼睛都盡量不露,因為這大面積的潰爛、出血啊,一濺到后果不堪設想?!薄拔覀兺ǔUf的是死馬當活馬醫,但是他竟然活過來了,后來又看著他家里面人也愿意接他回去啦,回去以后他也能夠照顧家里面人,聽說在家里還能夠作為一個主要的勞動力又承擔家的責任。”“當時我最擔心的是我們的護士會不會對這個生命的認識……會不會冷淡?對生命的那種敬畏會不會淡化?” 同期聲的運用,讓人物真情流露平實話語,以點顯面,人物性格鮮明,使聲音結構精練,脈絡清晰?!度宋锕适隆披惾骸妨η笤诼曇粼捳Z體系創新,這樣的聲音話語體系適合廣播的收聽和聽眾理解。南寧廣播電視臺在近兩年播出的廣播劇《少年黃大年》《生如霞花》等作品,也都在用“聲音”的力量講好本土先進典型人物的故事。 聲音是廣播的基因,在媒體融合時代,要以融合方式增加廣播聲音信息熵,所以電臺的影響力、美譽度依然需要廣播人擦亮其賴以生存的鮮明底色——聲音。 (作者張超 單位:南寧廣播電視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