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教育電視臺的記者兼主持人,今年是我第七年參與全國兩會報道。教育領域的初心、信心、放心,是我報道今年兩會感受最深的三點。 3月4日下午,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開幕會前開啟了首場“委員通道”,我準備了有關“雙減”的問題,并有幸被點到提問。 中央出臺“雙減”政策以來,各地各學校積極落實。“雙減”的成效及未來的走向是家長和社會高度關注的。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第十二中學聯合學校總校校長李有毅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雙減’減去的是不必要的、機械的、重復的學業負擔,而個性、創造、責任、夢想和愛不會減。”李有毅介紹,半年的時間,“學生人均圖書借閱量由不足2本增加到5本,體測優秀率增加近10%,視力不良率下降8.63%”。她的回答立刻引發家長共鳴,令關于“雙減”的初心成為當天的熱點。 作為一名教育傳媒人,李有毅的現場回答令我很受觸動。教育的“初心”是什么?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今年,中國教育電視臺依舊開設《兩會會客廳》節目。我通過現場和云端方式專訪了多位代表委員。他們帶來關于深化體教融合發展、職業教育提質增優、加強青少年心理健康等諸多教育建議提案。這些有溫度、有深度、有力度的建議提案,讓大家對于教育發展更有信心。 其中,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校長張政文的提案讓我印象深刻。他提出要在“五育”融合的實施框架內推進勞動教育,立足實際探索使各學科與勞動教育有效融合。這些建議內容都讓我們對教育發展更有信心。 從3月4日起,中國教育電視臺各新聞欄目轉變為《兩會進行時》特別節目,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報道全國兩會。我主持的《e視界》也是兩會新聞評論節目。其中既有記者一線直擊、代表委員連線分享,還有評論員現場點評。而今年的節目中,無論是代表委員還是評論員的分享都突出了教育融入國家發展的重要話題。 3月10日的直播中,就“人才稀缺制約鄉村振興”的話題,我們連線多位代表委員。其中全國人大代表、共青團湖南省慈利縣委副書記向偉藝的分享讓現場的我們深受啟發。他說人才振興關鍵在“留得住”。他建議,建立校地人才智庫,根據需求來培養人才。這些建議也讓大家對未來發展更放心。(中國教育電視臺記者、主持人 周仁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