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網絡與新媒體系聯合湖南省社會輿情監測與網絡輿情研究中心、湖南師范大學內參研究中心共同發布了全國首份《2021年度湖南鄉村振興輿情分析報告》《2021年度湖南鄉村振興輿情熱點、問題及建議》,引起良好反響。 網絡輿情分析涉及新聞傳播專業知識、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以及可視化設計等多學科知識和能力。一直以來,湖南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網絡與新媒體專業以文、工、藝交叉融合為核心,著力培養具有良好政治素質、理論素質、技能素質、融通素質、創新素質,注重理論與實踐并重的交叉型復合型全媒體人才。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入腦入心 “面對多元化的新媒體技術和形式,以及復雜的新媒體環境,卓越新媒體人才的培養必須堅持讓黨放心、讓人民滿意的原則,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必不可少,而且要創新教學方法和模式,提升教學效果。”湖南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尹韻公的執教理念非常明確。 在教學中,湖南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積極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組建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研團隊,在全國首創并率先開設了《習近平新聞輿論工作重要論述解讀》課程;上線省級精品課程《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及原著選讀》;出版教材《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經典論著解讀及闡釋》;成立了“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學習小組”“黨報黨刊學習小組”,開展黨、團、班主題教育及“紅色論壇”等活動,使“馬新觀”入腦入心。 定期舉辦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學習小組”活動,各班級團支部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篤學百年黨史,延續紅色精神”等為主題,通過主題分享、知識競答、朗誦演講等豐富多彩的形式,學習重要精神,回顧百年黨史,感悟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力量。“黨報黨刊學習小組”組織具有日常閱讀黨報黨刊習慣和興趣的同學,結合自身專業學習,分享感悟、開展征文競賽等活動。 打造學科交叉育人體系 以往新聞傳播類專業招生主要招收文科生,而作為學科交叉類的網絡與新媒體專業,湖南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在招生時則文理兼招,甚至近幾年理科生招生比例達到三分之一以上。 在教學方面,網絡與新媒體專業不同于以往新聞傳播類注重新聞理論、新聞寫作、新聞評論等典型的文科內容教學,也不是單純的講授技術或藝術設計方面的知識,而是注重交叉知識內容的教學,強調如何利用技術和設計方面的知識去解決新聞傳播領域的問題。 在課程教學的同時,學院還打造了學生培養的第二課堂,依托“研究中心+實踐平臺+科研項目”的方式提升學生的實踐和科研能力。比如協作模式、學生主導教師指導模式和教師主導學生參與模式。 湖南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充分利用現代傳媒技術實驗室、中國傳播與現代化研究中心、湖南省傳媒發展研究基地、湖南省社會輿情監測與網絡輿情研究中心、縣級融媒體建設研究中心等教研平臺,健全網絡與新媒體專業動態調整機制,增設“網絡輿情分析”“大數據技術”“數字設計藝術”“人工智能”等一批新興課程,編著出版《新媒體數據分析與應用》《新媒體數據新聞》《網絡輿情教程》等一批“新文科”交叉融合典范教材,有力激發了專業發展內生動力。 這些課程的特點是文、工、藝學科內容的交叉融合,而不是簡單的組合,真正去用跨學科融合的思維和知識解決新聞傳播領域的問題,充分體現了“新文科”交叉融合的理念。 2016屆畢業生劉葉子分別于2016年、2019年考入中國傳媒大學、四川大學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她深有感觸地說:“本科課程學習和多學科交叉融合知識儲備對于學術科研道路至關重要,尤其是對新媒體數據分析技術的掌握在我科研中發揮了很大作用。”被推免錄取為清華大學研究生的2020屆畢業生袁雨晴也表示:“多學科知識深度交叉融合,能夠使我們的專業能力真正得到提升,這也支持了我專業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增強。” 優化實踐育人平臺 湖南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把握媒體融合大勢,以“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等為指導思想,提升了新媒體專業教師育人意識和育人本領。 該學院不斷適應社會發展需求,強化優質課程,打造“金課”;凝練特色方向,加強優勢方向課程建設和教學實施。 網絡與新媒體專業依托部校共建新聞學院,優化實踐育人平臺,建設國家、省、校三級實驗教學中心,虛擬仿真實驗項目。與湖南省委宣傳部、長沙市人民政府、湖南日報社、湖南廣播電視臺、湖南出版投資控股集團、新湘評論雜志社等單位積極開展協同育人,與中國人民大學協同共建新聞學院開展協同人才培養,建立了一批校企、校地、部校、校際人才合作培養基地、實習實踐教學基地。 2021年9月,學生陳美琴、劉家馨獲抖音剪映全國大學生短劇新番計劃大賽銀獎。她們認為,網絡與新媒體專業學習與實踐實習聯系緊密,大大提升了自己的專業水平,增強了自己作為新媒體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曾獲公安部交通管理局2020年公安交管新媒體矩陣聯動優秀個人嘉獎的2018屆畢業生張航認為,在讀期間,專業提供的多種實踐平臺和融合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為一體的培養模式,不僅培養了自己的專業實踐能力,而且塑造了自己在實踐中善于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在工作中有想法、有方法。 “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最缺乏的資源就是全媒體人才。”湖南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燕道成表示,專業將根據全媒體不同類型的能力模型,確定相適應的培養模式和培養路徑,培養具有互聯網思維,具備一流的全媒體創意、生產、傳播、運營、管理能力,勝任全媒體流程與平臺建設、全媒體業態與生態發展要求的卓越傳播人才。(齊雅文 通訊員 段峰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