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嗒”“嘀嗒”…… 夜深,已近12時。 手機不停地響,記者看了一眼,“赴D工作交流群”里,還在冒出新消息。 “上夜班習慣了,大晚上不睡覺。”隊長張家林十分了解他的隊員——北京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執勤一大隊的民警們,向記者解釋道。 這是記者“新春走基層”的第一站——作為編外人員,“潛入”了執勤一大隊在首都國際機場T3航站樓D區冬奧專區執勤的民警微信群。 “新春走基層”,為何要從微信群開始? 由于疫情防控規定,此次北京冬奧會采取閉環管理,北京邊檢總站開啟冬奧專區“7天連續執勤,7天集中隔離,7天居家觀察”的連續執勤模式。 這意味著,記者無法深入到冬奧專區執勤現場進行采訪。 為了盡可能全面、詳細、生動地展示新時代移民管理警察守護國門、護航冬奧的忠誠堅守和無私奉獻,記者首先“打”入了他們日常交流的微信群,跟大家嘮起嗑來。 群里的氣氛很“嗨”。 “別的還好,就是核酸做得我嗓子眼都掛上老繭咯。”民警盧玉彩調侃道。 “雖然有些危險,但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面對疫情、勇往直前!”民警張曉培給大家加油打氣。 …… 通過大家七嘴八舌的講述,記者了解到,疫情防控著實給民警的工作帶來了一些壓力。 但是,他們沒有抱怨。他們說得最多的,是使命和職責。 因為職責與使命,他們克服重重困難—— “這也太復雜了吧!”在勤務區,記者體驗了穿脫防護服的全流程。 用時15分鐘,記者艱難地穿完全套防護服;敲敲電腦鍵盤,感覺手仿佛不是自己的;呼吸困難,額頭皮膚已經被悶得發紅……怎一個“麻煩”了得。 因為職責與使命,他們放棄與家人團聚—— “我們也想多陪陪孩子,可是守護國門,責任重大。”民警梁國靜是一位母親,也是執勤一大隊D區冬奧專區執勤的民警。 盡管因為工作,在冬奧專區執勤的媽媽們經常沒有時間陪孩子,但是她們的孩子卻說:“我要以媽媽為榜樣,長大了也要當警察!” 因為職責與使命,他們不畏懼任何危險—— “人證對照需要對方摘下口罩,這一步風險最大。”錢俊語氣輕松,但入境發熱病人、確診病例等高危人員的轉運工作,卻一點都不輕松,甚至十分危險。 但是錢俊對于這份危險,已經司空見慣。 “這幾天是冬奧人員入境高峰,我又要去參與疑似陽性人員的轉運。”正月初二夜里,記者與錢俊視頻連線。此時,錢俊和戰友們剛剛從檢查臺上下來。 “今天入境700多人,明天數量大約要翻倍,”張家林說道,“凌晨開始會陸續有航班抵達,任務蠻重的,不過大家已經做好了準備!” 熬通宵是常態了,所有人都干勁十足。 “我熱愛這份工作。通過在冬奧專區的值守,我更加感覺到我們的祖國正在日益強盛。”錢俊說道,正月初二,他為意大利奧運代表團辦理手續時,候檢的選手微笑著用中文對他說:“你好,一起向未來!” “這件事讓我深有感觸,我為祖國感到自豪,”錢俊說道,“為自己能夠護航冬奧而自豪。” “加油!”采訪最后,民警與記者一起,齊聲喊出北京冬奧會的口號,“一起向未來!”(《人民公安報》記者 邵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