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軍民,男,1981年11月出生,中共黨員,2005年7月,畢業于福建農林大學茶學專業。該同志常年在國際傳播一線工作,多次參與省委宣傳部、省廣電集團組織的各種大型主題采訪、重大報道任務,策劃《兩岸共同的抗戰記憶》《臺灣青年“創客”在大陸》等對臺對外傳播節目。截至2020年,葉軍民同志主創的作品數十次在全國及省級各類評稿中得獎,其中:中國新聞獎1次,中國廣播影視大獎2次,中國廣播影視大獎提名獎2次,福建新聞獎一等獎4次、全國對臺港澳廣播節目一等創優4次,獲獎作品體裁涵蓋專題、消息、專欄、網絡等。2020年5月,獲得“2016—2019全省廣播電視系統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回首13年工作歷程,葉軍民同志干得很踏實,很充實,很真實。 一、堅持學習,提高政治站位 葉軍民同志于2008年入職,從事新聞采編工作至今13載,始終堅持學習政治理論和業務知識,將新聞專業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學以致用。在學習中工作,在工作中學習。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自覺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主動講好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故事、中國人民奮斗圓夢的故事、中國堅持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故事,在國際傳播一線傳播中華文化,服務海外鄉親,讓世界更好了解中國。 二、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 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東南廣播公司是專業從事對臺對外傳播的廣播媒體,葉軍民同志集采訪、編輯、播音于一身,發揮會講閩南話的優勢,先后擔任閩南話節目——《泡茶話仙》主持人,新聞節目《講給你知道》《晚安臺灣》編輯、記者。 《泡茶話仙》每個工作日開講,每期節目60分鐘。主持人葉軍民和搭檔以“鄰家大哥大姐講故事一般”聊天方式,向臺灣聽眾介紹大陸政治、經濟、文化和民生建設取得的新成就,講述臺胞在大陸創新創業就業的動人故事,溝通兩岸同胞親情友情。 近年來,作為主創人員,葉軍民同志先后策劃《兩岸共同的抗戰記憶》《臺灣青年“創客”在大陸》《改革開放40年 臺商闊步新征程》《條條干貨 都是牛肉》《第一家園》《海峽會客廳》等多個廣播欄目、專題、系列報道,采制優質的新聞作品感染影響臺灣島內的青年朋友,引導他們到祖國大陸創業,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作為一名記者,近年來,葉軍民采訪制作1000多篇稿件,如《福建首張臺灣居民居住證今天在福州核發》《大陸直達臺灣島第一條通信電路“海峽光纜1號”開通》《共飲一江水 兩岸一家親——福建向金門供水工程正式通水》《俞正聲為百位兩岸新人“證婚”》《海峽兩岸史前考古發掘研究再添新平臺》《中國首座跨海峽公鐵兩用大橋合龍貫通 多項技術為世界首創》《讓古建筑活起來》等,報道除了在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東南廣播公司播出,還被中國國際廣播電臺采用,通過其海外電波,在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肯尼亞等國家和地區播出,在更高更大傳播平臺上講述福建故事,傳遞兩岸親情。 如,2018年9月3日,福建首張臺灣居民居住證在福州核發。葉軍民在發證現場采訪到第一位領取居住證的臺胞,記錄“發證”“領證”互動過程,展現臺胞領到居住證那激動人心的時刻,隨后采制報道《福建首張臺灣居民居住證今天在福州核發》,通過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東南廣播公司(播出頻率:中波585千赫)面向中國臺灣、東南亞國家和地區定向播出,隨后還被選送到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播出,取得了較好國際傳播效果。該報道獲得第二十九屆中國新聞獎(國際傳播)三等獎。 再如,2018年8月5日,福建向金門供水工程通水現場會在福建晉江舉行。葉軍民提前到達現場,采訪金門鄉親、圍頭百姓、工程建設者、供水單位負責人等多位事件親歷者;實地探訪水源地,用數據說話,探秘水質水量如何保障問題;走訪輸水線路途經地——圍頭村,面對面傾聽當地村民對于供水工程建設給他們的海上養殖造成一定經濟損失的真實看法……從而積累翔實鮮活的一手素材,并采制報道《福建向金門供水工程今天正式通水》,在通水當天播出。該報道獲得首屆(2017-2018年度)中國廣播電視大獎(對外廣播、電視新聞節目)。 葉軍民同志深知涉臺工作是一項任重道遠的事業,既擔負著傳播黨和政府對臺政策的重要使命,又是溝通兩岸同胞親情,傳承中華文明的紐帶和橋梁。在對臺廣播這個看不見的空中舞臺上,幾代廣播人只爭朝夕,一直在積極探索。 三、從“外宣記者”到“全媒體記者” 2020年5月,葉軍民同志從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東南廣播公司調到福建廣播全媒體中心全媒體事業部,職業生涯開啟全新領域。從原來大部分采編兩岸交流新聞,只談對臺政策的“對臺記者”,到采訪報道“交通事故”“火災搶險”“消費維權”的“民生記者”,運用全媒體傳播方法,先后采寫《警惕!有人在網上上專挑未成年人下手!福州11歲女孩被盯上》《福州黃女士控訴一知名連鎖口腔診所要擔責》《突發!福州一小區起火,近百輛電動車燒毀,有人受傷》等近百篇社會新聞稿件,其中不乏10萬+報道,通過音頻、視頻、圖片、文字等報道方式,回應群眾關切,推動問題解決。如,《一大型快遞公司陷“欠薪門”》報道刊發后,引發輿論關注。隨后,蘇先生等快遞小哥成功領回欠薪。 2020年10月,福州的呂先生向媒體反映,福州一家知名連鎖藥店抓錯藥,不僅價格差別甚遠,呂先生還擔心,如果他家小孩因此生病,這責任誰來承擔?葉軍民等記者調查報道后,藥店承認工作失誤,向報料人呂先生道歉并賠償,雙方和解。11月5日下午,呂先生向記者贈送一面錦旗,上書“行媒體之能,護百姓之利”,表達感激之情。 葉軍民同志畢業于福建農林大學茶學專業,常常有新朋友問:“學茶的怎么干起了記者?”葉軍民的體會是:兩者工作屬性有相通之處,都講究“加工“。制茶人將難以直接泡飲的茶青制作成好喝好聞的干茶,供顧客品嘗;而記者搜集信息,整理成稿,供用戶收聽收看閱讀。 如今,葉軍民同志還在記者的崗位上,依然被一種力量鼓舞著,這種力量就是新聞的力量,探究事務真實面目的力量。他胸懷夢想,逐夢前行,樂于發現真善美,善于講述好故事,匯聚更多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正能量,爭取為我國國際傳播事業作出更多更大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