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數十年如一日幫助困難群眾,讓維族大姐臉上展現幸福的笑容,讓陽光照進帕米爾高原的小學課堂;深入基層,記錄從“苦水臺”到“菊花臺”扶貧巨變,幫助“袖珍女孩”羅小梅實現小小心愿……兩位來自扶貧采訪一線的記者,堅定踐行職業信念,憑著鐵腳板、熱心腸,用真誠的文字講述、用切實的行動付出,將愛的種子撒播在勤勞堅強的人們心中,為他們帶去幸福生活的希望和信心。 新疆日報社劉楓: 為了帕達姆罕的笑容 “踏遍天山南北,播撒愛的種子”,是我的新聞座右銘。數十年記者生涯,令我感受最深的是:真心必有真故事,真情必有真文章。作為一個新聞人,擁有真心、真愛、真情,才會寫出真實、真誠、真正吸引人的故事 從小我就和鄰居家的維吾爾族小朋友一起吃飯,一塊兒上學。我不但學會了維吾爾族生活用語,還學會了跳新疆舞,與各族兄弟姐妹親如手足。 也許是擁有這樣的成長經歷,從當記者那天起,我關注最多的是各族貧困群眾,寫的最多的也是他們擺脫貧困過上好日子的故事。數十年來,我一直奔波在采訪一線,仗著一雙鐵腳板跑遍了天山南北,166萬平方公里的新疆跑了幾個來回,連自己也數不清?!疤け樘焐侥媳?,播撒愛的種子”也成為我的新聞座右銘。數十年的記者生涯令我感受最深的是:真心必有真故事,真情必有真文章。為了這個“真”,我愿像一捆麥穗迸裂成面粉一樣粉身碎骨。 1999年春天,我去尉犁縣塔里木鄉群克爾牧場采訪,得知維吾爾族婦女帕達姆罕患子宮瘤多年臥床不起,牧場發動黨員干部捐款1萬多元,幫她做了手術,摘除了15斤重的大瘤子。出院那天,我來到了帕達姆罕的家,只見四處漏風的土坯房里,炕上有一條破氈子,冰涼的灶臺旁堆著半袋子包谷粒,心里不是個滋味。帕達姆罕和老伴長年有病,再加上沒有勞動力,家里一貧如洗。 中午時,牧場領導想請我們吃飯,我建議在大姐家解決午飯。大家點著爐子,燒了一壺茶,有干部買回一摞馕。我們啃著干馕,邊吃邊商量。我真誠地說:“牧場做了一件好事,幫助大姐解除了病痛,現在要想辦法幫她脫貧?!贝蠡锷套h后,當場定了三條幫扶措施:一是大姐老伴是老黨員,按“三老”人員每月發生活補貼;二是撥出10畝地,請人幫助種上棉花;三是由牧場出資修繕舊房子。當天,我將寫好的通訊《帕達姆罕的心愿》發了回去,第二天刊發在《新疆日報》要聞版上。臨別時,我對帕達姆罕說:“從現在起,你是我大姐。以后我要常來,直到你過上好日子!”臨行前,掏出身上的幾百塊錢塞進她手里,大姐嗚嗚地哭了。 2000年4月,正當梨花開放的時候,我第二次來看望大姐。只見大姐家的房頂抹了新泥,炕上鋪上了新毛氈,還添了幾條新被褥,墻角邊上堆著幾袋面粉,剛出爐的洋蔥烤馕飄來一股麥香,大姐掰了一半給我,咬一口,真香?。?/p> 2011年夏天,我第三次看望帕達姆罕,大姐臉上紅潤了許多。一見我,笑開了花,從爐坑拿出一串紅柳烤肉讓我吃。在一旁的干部說,劉記者明年再來,大姐家會大變樣。 2012年秋天,我再次來到大姐家。隨著新疆“富民安居”工程的實施,大姐家煥然一新:兩房一廳、自來水、燃氣灶、水沖廁、太陽能淋浴器,家里還添了電視機。姐倆剛見面,大姐便迫不及待地拉我去看羊圈,十多只小羊羔歡蹦亂跳。牧場干部說,這些年干部幫大姐種棉花,賣了不少錢,牧場又給了幾只扶貧羊,生活一下子改善了。我趕忙把準備的禮物——一條花裙子幫大姐穿上,大姐照著鏡子轉著圈兒,嘴里不停地說著:熱合買提 (謝謝) ……邊說邊流下淚來??吹酱蠼慵业淖兓仪椴蛔越硬弊犹鹆诵陆琛阎@份真情,完成了人物故事《帕達姆罕笑了》,在《新疆日報》刊發。 寫真事,說真話,講真理;傳民情,達民意,解民憂。這是我做記者堅持的原則,也是我做人的真情流露。 2003年3月初,我來到海拔4700米的帕米爾高原,走進阿克陶縣木吉鄉小學時,看到的是這樣的一幅景象:石頭壘砌的昏暗教室里,老師正在一塊黑石板上寫字,十幾個柯爾克孜族小學生,正爬在凸凹不平的石頭桌上寫字,雪花從天窗上飄下,落在孩子們的頭上身上,我一時沒忍住,眼淚直往下掉。 心情沉重的我,回到烏魯木齊后,開始四處奔波,聯系了北京清華紫光企業家邰總,他表示出資16萬元為木吉建一所學校。資金問題解決了,又考慮到學校建設,我又想到一個人:北京著名作家曾哲,他長期生活在邊疆地區,寫出了大量展現少數民族文化生活的文學作品。幾經周折終于聯系到他,請他在帕米爾體驗生活的同時,現場監督建學校。電話里他欣然同意,很快來到木吉鄉。 經過4個多月艱苦努力,帕米爾高原上有了第一所寄宿學校,四間教室、三間宿舍、太陽能照明、自來水、水沖廁應有盡有。8月28日,開學的第一天,木吉鄉像過節一樣熱鬧,牧民們早早起床穿上盛裝,騎著馬馱著孩子,從四面八方趕來。32名學生第一次坐在寬敞明亮、嶄新桌椅和裝有電子板的大教室里。上課鈴聲響了,盡管由于高原反應感到頭暈目眩,我還是背著氧氣袋走進了教室,為孩子上了第一堂課,寫下了幾個大字:陽光照進帕米爾…… 報告文學《高原上的第一堂課》發表后,被國內外許多報刊轉載。在我看來,被我采訪過的每個人,身上那種獨特的美帶有溫度,隱藏在每一盞臺燈下,蘊涵在每一束陽光中,浸濕在每一縷和風里。在他們身上,我深深感受到“每個人內心都有陽光,我走進他們,陽光也就照耀了我。”作為一個新聞人擁有真心、真愛、真情,才會寫出真實、真誠、真正吸引人的故事。 人民武警報社雷鐵飛: 從“苦水臺”到“菊花臺”的幸福變遷 “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在基層,我時常會一路走、一路采訪、一路被感動。因為在基層,我會感到內心很踏實很平靜很純粹;在群眾中,我收獲了無盡的智慧、力量和勇氣。 “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這句習近平總書記在部分省區市扶貧攻堅與“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就是我的新聞座右銘。 在我看來,要當一名好記者,就要下基層、接地氣、問民生,傾聽群眾呼聲、走進百姓心靈。因為基層,是新聞工作者的沃土;人民,是新聞工作者的根。 在基層,我時常會一路走、一路采訪、一路被感動。因為在基層,我會感到內心很踏實很平靜很純粹;在群眾中,我收獲了無盡的智慧、力量和勇氣。 2016年,我接到采訪總隊脫貧攻堅先進事跡任務,走進吳忠支隊同心中隊對口幫建的吳忠市同心縣河西鎮菊花臺村。村支書顧玉良告訴我:“以前我們這兒叫苦水臺,自從有了武警官兵的幫扶,生活發生很大轉變,再加上我們村后山坡上,一到秋天就開滿野菊花,就改名叫菊花臺!” 我立即來了興趣。采訪得知,從2010年起,中隊就與苦水臺村建立共建關系,同心中隊兩任指導員賀輝和楊軍成,都是村支部的編外書記,被稱為“兵書記”。 我先后與兩任“兵書記”一起來到田間地頭、農戶家中以及小學校園采訪,得知菊花臺村是個移民新村,新建之初最大的問題就是村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弱化、支部書記作用退化、黨員形象淡化。 找到問題的靶子,就摸準了采訪的線索。我了解到,前任指導員賀輝列席了村支部歷史上第一次民主生活會,指導前任村支書羅正剛帶頭向自己“開炮”,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讓黨建工作逐步開展起來,解決了“村支部開會沒有人來,只能用大喇叭‘一聲喊到底’”的問題。指導員楊軍成帶著網絡骨干教時任村支書顧玉良學電腦,同時,建議村里搞起“互聯網+電商”,開通“苦水臺大喇叭”公眾號,把“苦水枸杞”打入萬達等知名連鎖超市,還獲得中亞一些國家和地區的市場“準入證”,走出國門,解決了“村支書連電腦都不會”的問題。中隊黨員建議村支部安排傷殘黨員馬生瑞當護林員,每月給予經濟補助,讓這個每天早晨村支部一開門,都會前來討要的“馬要要”,成了村里大小事都是一路小跑的“馬跑跑”,解決了“黨員等靠要不作為”的問題。 那天,當我在村小學見到“袖珍女孩”羅小梅時,為她的不幸遭遇感到心痛。小梅因患有某種疾病,雖然已經11歲了,卻還沒有學前班的孩子個頭高。為此,她經常受到嘲笑和欺負。 讓我沒想到的是,沒過幾天,中隊官兵竟收到她的感謝信。她非常感謝官兵們給她贈送的文具,卻提到一個細節,她跳不了跳繩,渴望有一輛自行車。 那一刻,我深深地感到自責和激動。自責的是,沒有充分考慮她不能跳繩的感受;激動的是,我也可以為村民做些事了。 于是,我從網上買了一輛漂亮的童車,還給她寫了一封信,讓中隊官兵帶給她。最后幾句是《馬蘭花》歌詞:“任憑風吹任憑雨打,因為勤勞堅強的人在說話”。中隊官兵告訴我,當他們把車送給小梅時,她流淚了。 很快,我的稿件《“苦水臺”的變遷》在媒體刊發,總結的“支部共建、書記幫帶、黨員結對”的做法,也在全部隊推廣。總隊以此為藍本,拍攝的微電影《盛開的菊花》,榮獲全軍微電影大賽二等獎。 這次采訪,給我留下難忘的記憶。為了解苦水枸杞的銷路,我頂著烈日到萬畝枸杞園實地采訪,身上被荊棘劃出道道血痕;為了看一個紅軍當年經過的土堡子,我冒著大雨在泥濘中走了3公里,把锃亮的皮鞋泡成“拳擊套子”;為了把故事寫精彩,不知熬了多少夜、改了多少遍稿子……可我無怨無悔。 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正是這些接地氣的采訪,使我的思想得到凈化、靈魂得到升華,內心充滿了對這塊土地和廣大官兵的熱愛與崇敬,更加堅定當好一名軍事記者的信念和決心,腳沾泥土、手釋芬芳,用文字記錄歷史,給人以希望和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