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創新宣傳教育手段,發揮新媒體傳播優勢 新學期,守護校園文化凈土 “為少年兒童提供健康的文化環境,必須持續不斷清除有害出版物及不良信息,并將其作為一項常態化工作,讓學生、家長都放心。”福建省“掃黃打非”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日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今年福建采取線上為主、線下為輔的形式,在全省范圍部署開展“護苗2020”專項行動,各地區積極響應,開展了一系列主題活動。 “雙線”并進網絡安全深入人心 今年上半年,不少學校通過上網課的形式,讓學生“停課不停學”。福建省“掃黃打非”辦公室在推進“護苗”專項行動中,做到“護苗”不停步,積極推廣“護苗·網絡安全課”系列視頻,引導未成年人安全上網、健康上網,增強學生抵御網絡文化垃圾和有害信息的意識和能力。 6月起,福建省“掃黃打非”領導小組辦公室攜手暢讀書城,為孩子們精心設計制作宣傳網頁,全面展開“護苗2020”專項行動、“綠書簽行動”線上宣傳推廣活動。記者了解到,截至8月30日,該網頁訪問量達11.3萬次,訪問用戶8.9萬,受到青少年和家長的一致好評。網頁中還特別設置“網絡知識小課堂”板塊,板塊中的公益視頻總播放量超20萬次。 福州市“掃黃打非”辦公室協調福州市教育局利用“空中課堂”和課余時間,組織師生觀看“護苗”網絡安全公益宣傳片。有學生在觀后感中寫道,通過觀看網絡安全課程視頻,強化了安全上網、文明上網的意識,為線上學習及今后使用網絡筑起安全屏障。 廈門市各區“掃黃打非”辦公室自制動畫公益宣傳片,以寓教于樂的方式,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教育引導孩子們綠色閱讀、文明上網。 創新方法營造綠色上網環境 面對良莠不齊的網絡內容如何正確辨別?如何引導青少年正確用網?福建各地“掃黃打非”辦公室不斷加強對網站的監測和對消息的識別,為青少年營造綠色網絡環境。 廈門市梧村街道創新“掃黃打非145”工作法,以網格化管理模式實現“掃黃打非”監管全覆蓋、零疏漏,以“四化并舉”的常態化機制實現“掃黃打非”工作沉下去、全民化,突出進商圈、文創、家庭、校園、社區“五進”特色。針對“護苗”工作,聯合轄區內中小學校,打造“掃黃打非”+校園文化的文化特色。 寧德市壽寧縣“掃黃打非”辦公室在“護苗”專項行動期間,聯合縣網信辦、公安局網安大隊,專項整治網上有害信息,共檢測網站5家,監測互聯網廣告18條次,還專門安排網絡信息員及時監管。 三明市尤溪縣“掃黃打非”辦公室在全縣招募15名網上義務監督員,他們盡職盡責地監管網上不良信息,宣傳網上正能量,并設立多個投訴舉報渠道,實施投訴舉報獎勵機制。截至記者發稿,尤溪縣“掃黃打非”辦公室已接到30多條有效信息,為凈化網絡環境起到積極作用。 集中整治專項行動持續推進 中小學校園周邊出版物市場整治是福建省“護苗”專項行動重點工作,近期,各地紛紛迎來開學季,開學前夕福建省各地“掃黃打非”辦公室加大巡查力度,持續推進“護苗”專項行動。 福州市長樂區“掃黃打非”辦公室自專項行動開展以來,對轄區內實體書店、文具店以及書報刊亭、農貿市場、游商地攤等經營場所進行拉網式排查和突擊檢查,及時清理收繳侵權盜版、淫穢色情、兇殺暴力、玄幻迷信等文化垃圾,查扣收繳各類非法出版物400多冊,進一步凈化了校園周邊文化環境。 壽寧縣“掃黃打非”辦公室在全面清理全縣校園周邊出版物批發、零售、出租及音像市場,以及各種非法出版物的同時,還向校園周邊商鋪發放宣傳單,向廣大群眾宣傳盜版光盤、書刊的危害,增強市民抵制盜版、購買正版的意識。 泉州市安溪縣鳳城鎮“掃黃打非”辦公室組織居委會、志愿者,一同走進學校附近的商鋪及教育機構進行檢查。 福建省“掃黃打非”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表示,今年福建全省各地“掃黃打非”工作在發揮本地文化資源優勢,突出本地特色做法,創新宣傳教育的內容、形式和方法上進行了一定探索,同時充分利用新媒體傳播優勢,用好短視頻、直播、微博、微信等宣傳方式,提升了“護苗”宣傳的效果。(記者 張福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