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武平縣融媒體中心借助各級媒體平臺,形成宣傳集群,切實服務百姓 真正“一張網”實現“新聞+” 6月3日下午,福建省龍巖市武平縣舉辦了一場媒體融合與新媒體運營專題培訓,縣委宣傳部、縣融媒體中心全體成員,及各鄉鎮(街道)宣傳干部、縣直單位新媒體工作人員、社會媒體代表共100余人參加培訓。 據了解,該培訓由武平縣融媒體中心組織,中心自成立以來長期注重人才培養。去年,其自辦融媒體專項培訓5場,組織人員外出培訓6次。“人才短缺,基層供稿、線索不穩是全國多數縣級融媒中心存在的問題。”武平縣融媒體中心副主任王發祥介紹,武平縣通過實施“梁野英才”聚集計劃,按一專多能全媒型人才需求,大力培養專業人才,出臺人才引進新政,筑巢引鳳。 同時,武平縣融媒體中心在2019年,結合新一輪機構改革,在全市率先完成機構、編制、人員整合到位的基礎上,持續不斷推進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在全媒體矩陣建設、受眾覆蓋、功能建設、傳播影響、技術支撐等方面都取得了較好成效。 2019年7月3日舉行的全省媒體深度融合暨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現場推進會上,武平作為全省3個、全市唯一的縣作經驗交流發言;2019年10月,中心因媒體融合平臺建設成效突出得到省廣播電視局肯定;2019年12月,中心在全省融媒體中心建設檢查驗收中,獲省委宣傳部領導表揚肯定;今年1月,中心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中國廣播影視》雜志社、中經全媒體主辦“我和我的祖國”優秀影視作品站牌活動中評為“融媒體創新單位”。 移動先行“一張網”形成全媒體宣傳 在武平,當地媒體從業者及公干人員打開“i武平”手機APP,無論距離多遠,所傳送的視頻、圖片、文字等信息,均能夠實現點對點遠程實時傳遞。普通市民只要打開“i武平”,當地鄉訊及物產信息等便能盡收眼底…… “媒體融合要堅持一體化發展方向,我們也希望能打造一個海量信息融媒體大數據平臺。”王發祥告訴記者,武平縣融媒體中心是整合縣委報道組、網絡宣傳中心和縣內“一臺一網兩微一抖一端”資源(即廣播電視臺,福建武平網及同名微博號、抖音號,“武平發布”微信公眾號,“i武平”APP及服務號)和武平鄉訊等公共媒體資源組建而成。 為實現“一次采集、多種生成、多元傳播、全方位覆蓋”,武平縣融媒體中心組建后,首先實行了一線新聞采、編、播人員集中辦公,并不斷優化構建傳播技術。 “去年8月,中心在全市率先完成福建廣電網絡省級統一技術平臺接入,并對接杭州凡聞科技,對媒體融合技術平臺進一步升級。”王發祥說,技術平臺提供的大數據服務,推出輿情報告、傳播效果排行、本地新聞排行榜等報告,為融媒體中心新聞采編策劃提供選題,對媒體矩陣產品傳播效果進行評估,為黨委政府意識形態領域工作提供有效決策參考。 打造具有武平特色的全媒體融合生產“中央廚房”,實現宣傳效果的最大化和最優化,武平縣還充分借助中央、省、市媒體平臺,拓寬發布渠道,形成宣傳集群。 “武平發布”微信公眾號是武平唯一官方權威的新媒體,坐擁15.65萬+粉絲量,在《福建日報》清博指數綜合排名穩居全省前10名。以該號為引領,武平縣組建新媒體聯盟,整合社會自媒體和網絡“大V”力量,通過朋友圈轉發各類新聞等,形成全媒體宣傳“一張網”。 拓展上級媒體矩陣上,武平相繼開通“武平融媒體中心人民號”“武平融媒體中心新華號”,入駐“央視新聞網(央視新聞+)”“央視頻”“福建廣電海博TV”等中央和省級宣傳矩陣。據了解,2019年全年,中心累計向“學習強國”學習平臺供稿數489篇,在省級平臺刊播103篇,總平臺抓取30篇,在中央、省、市級媒體的刊播數量及影響力,均走在全市前列。 內容為王“新聞+”打造融媒體產品 武平縣融媒體中心始終堅持以新聞內容為王。今年1月25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以來,“武平發布”每日定時通報全縣疫情防控情況,并推出客家方言“小喇叭”和文藝快板三句半等多種宣傳方式,受到廣大群眾喜愛。 為用戶服務,做好“新聞+民生”是武平縣融媒體中心的重頭戲。中心與縣數字辦一起,不斷豐富完善“i武平”與老百姓生活出行息息相關的服務,增強粉絲黏性,在平臺上增加了“生活”板塊,對接“武平縣貧困戶農產品產銷對接中心”,與當地農業公司一起,通過“你消費、他脫貧”線上+線下模式,為貧困戶解決農產品銷路問題。在“武平發布”鏈接設置“一雞一果”電商矩陣,助力百香果、象洞雞銷售。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為盡快解決民眾“一罩難求”問題,在縣委、縣政府統籌調度下,1月份“i武平”平臺在全市率先推出線上口罩預約服務,首批近萬個口罩在2小時內全部被市民預約搶購,得到了市民的一致點贊。 秉承“群眾在哪里,文明實踐延伸到哪里,新聞宣傳就跟蹤服務到哪里”理念,中心與縣文明辦、數字辦等部門聯合,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志愿服務”搭載入“i武平”平臺,通過大數據手段,實現兩個試點的相加相融。 做好“新聞+政務”文章。中心一方面做好重大主題宣傳策劃。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發揮小蜜蜂宣傳團作用,持續辦好“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大督查大落實”“爭創文明城市,爭當文明市民”等主題專欄,有力推動黨的聲音接地氣、入人心。另一方面打通了“武平發布”微信公眾號與“i武平”平臺鏈接,將新聞報道和手機網上辦事、“隨手拍”政民互動服務做到每個老百姓的指尖上,對接“政務釘釘”移動辦公平臺,全面打通“武平發布”數據通道。 在“新聞+產業”方面,武平縣級融媒平臺配合中央、省、市各級媒體和社會媒體形成了群發效應。特別是去年以來,中心積極對接央視,“武平百香果”公益廣告連續兩年亮相央視8個頻道滾動播出,林改第一果“武平百香果”代言福建味道,成了國家品牌,成為縣域形象的“代言果”。“來武平·我氧你”抖音大賽等,助力武平成功獲評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 應當說,武平縣融媒體機制改革的力度和成效是顯而易見的,然而,在采訪中,王發祥也表達了對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建議。 “目前事業單位的收入分配機制,導致融媒體中心無法有效實施績效考核管理體系,薪酬改革激勵機制得不到順利推進,直接影響媒體融合活力與競爭力提升。”對此,王發祥建議有關部門應加快出臺頂層設計方案,協調解決薪酬激勵改革機制,由省級層面出臺政策性文件,并給予縣級融媒體中心更多自主權,形成有效正向激勵,進一步調動新聞工作者積極性。(記者 張福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