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視頻、音頻等方式“云跑會”,別有一番感觸。 ——袁舒婕 這幾天總有陣雨,給初夏召開的全國兩會送來舒爽的好空氣。 去年兩會期間,在人民大會堂的激情澎湃還記憶猶新;今年兩會,根據疫情防控需要,我和小伙伴們通過視頻、音頻等方式“云跑會”,別有一番感觸。 考慮到“云跑會”中的不確定性,今年我們的兩會報道小組從5月5日就進入“戰時狀態”,有時一天“云上”開3次會,每次熱烈討論一兩個小時。 代表委員進京之后,“云采訪”變得更有儀式感了。晚上進行視頻采訪時,很多代表委員剛從會場回來,證件還沒來得及摘就坐在手機前和我們進行視頻連線。每年上會都會帶上開封花生,為開封農民的“花生經濟”鼓與呼的全國人大代表郭建華,在和我視頻的時候,抓了一把她帶來的花生,放到屏幕前說:“可惜不能當面見你,要不還能讓你嘗一嘗,我們家鄉的花生,味道和別的地方不一樣,特別好吃?!?/p> 同行的小伙伴們,發展出了“拼單”采訪的新玩法。在兩會記者群里,經常能看到相約“云采訪”的對話: “要采訪全國人大代表周洪宇的,來接龍啦。晚上8點,騰訊會議。” “這個話題還有誰能多拉兩位代表委員來談談的?咱們請代表委員吃完晚飯就來‘云圓桌’吧?!?/p> “請問群里有人要采訪全國人大代表柯軍嗎?希望能‘拼個單’?!?/p> …… 特殊時期,記者同行互幫互愛,展現了極大的凝聚力。有的微信群組織的特別好,志愿者安排投票選出大家最感興趣的話題,在“拼單”采訪時還選出主持人,提前匯總每位記者的采訪問題,做好篩選整理之后,由主持人依次提問。“云采訪”之后,還有志愿者提供采訪速記,發給大家共享。整個流程,儼然一場小型的記者發布會。 刷朋友圈的時候,能看到同行里的代表委員充分發揮了自己的優勢。西安廣播電視臺播音部主任孫維、山西廣播電視臺主持人李桂琴、四川電視臺記者王兆等都是全國人大代表,每當她們走出人民大會堂后,就從全國人大代表模式無縫切換成本職工作模式,開始進行播報,有時還會隨機開始采訪身邊的代表。她們拍攝的一段段Vlog、抖音視頻等,也讓傳播變得更加便捷有趣。 不僅是作為行業報記者的我們在“云跑會”,進入梅地亞中心采訪的記者們也在“云跑會”。“代表通道”“委員通道”“部長通道”采訪活動全部變為視頻方式進行,通過5G全息異地同屏技術,記者們能實時看到代表委員等人在人民大會堂的回應,仿佛在同一個空間零距離交流一樣。高科技的安排,是為了鞏固防疫成果,盡最大可能保證大家的安全。 如此特殊的一段兩會記憶,相信對于每一位上會記者來說,都會難以忘懷。我們期待,疫情能早日徹底過去,期待記者們又能相聚人民大會堂,看到那“長槍短炮”的場景,看到記者四處“堵人”的身影。(《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 袁舒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