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溫州新聞網網絡專題《網上誠信館 道德新標桿——謝巖斌千里還債溫州城誠信接力》利用網絡技術策劃“網上誠信館”,發動網民尋找身邊誠信故事,讓身邊的誠信故事更具傳播性和示范效應,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耳入心。 無錫日報《做好事“潛伏”27年 “炎黃”終于找到了》等連續報道、黑龍江電視臺廣播訪談《好人朱占華》、北京電視臺電視專題《無影燈下的生死博弈》、大眾網網絡訪談《孝在三生》等一大批作品,以一個個普通中國人的故事為藍本,弘揚社會正氣、傳遞正能量,是新聞工作者踐行和引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優秀作品。 特點三:采訪深入,文風清新,彰顯媒體社會責任 獲得文字系列一等獎的新華社《“呼格案再審”系列報道》采訪扎實,細節感人,記者湯計堅持九年追蹤,推動了案件重審,記者“鐵肩擔道義”的為民情懷得到媒體和社會各界高度贊譽。 內蒙古廣播電視臺電視訪談《住在涵洞為討薪》,記者把鏡頭對準弱勢群體,將整個事件抽絲剝繭,呈現了農民工討薪之“難”、建筑市場用工制度之“亂”、勞動監察部門之“冷”等社會現象。作品播出后,事情得到了圓滿解決,體現了記者和媒體的社會責任和擔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