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編者按:評委會投票,是中國新聞獎選拔優秀新聞作品的重要環節。對參評作品和評選結果公示,則是加強對評選工作的監督,增加社會公眾參與評選,表達意見的一個重要途徑,同樣影響著作品的獲獎情況。自2006年中國記協逐步探索評獎公示機制以來,已有35件作品因違規參評被取消參評或獲獎資格。“中國新聞獎評選面對面”第九期專欄將為大家詳細介紹中國新聞獎的公示和查處辦法。 中國新聞獎的公示和查處辦法 11月2日,第二十五屆中國新聞獎揭曉,294件作品獲獎。獲獎作品名單,和中國記協評獎辦公室公示的評委會評選結果有一定的調整和變化。 這是本屆中國新聞獎評委會主任會議對今年評選結果公示期間所收到的評議舉報意見以及相關核查情況,進行分析研究后,根據《中國新聞獎評選辦法》相關規定作出的決定。其中,擬評為廣播消息一等獎的《連片雜交稻種上歷史最高緯度》被舉報“內容完全失實”。評獎辦公室經核查發現,主持人播報的導語——“水稻專家袁隆平和他的團隊在莒縣收獲百畝片區畝產968.37公斤新紀錄。連片雜交稻成功種上了歷史最高緯度。”表述有歧義,造成失實。擬評為文字消息三等獎的《太陽突然安靜下來,黑子去哪兒了?》被舉報涉嫌抄襲外國媒體作品。評獎辦公室經核查發現,該作品不是國內媒體首發原創作品,不屬于中國新聞獎評選范圍。根據《中國新聞獎評選辦法》相關規定,這2件作品被撤銷獲獎資格。擬評為網絡評論一等獎的《3萬多群眾合力圍捕暴恐分子是一面鏡子》被舉報多處表述有語病。評獎辦公室經核查發現,該作品確實存在個別標點符號使用錯誤。根據《評選辦法》規定,該作品被降為二等獎。 對參評作品和評選結果進行公示,接受社會各界對參評作品和評選結果的評議,是中國新聞獎評選機制中的重要環節。2007年,為進一步增加中國新聞獎評選工作的公開性、透明度,加強社會公眾的參與和監督力度,中國記協在2006年首次在網絡上公示獲獎作品名單、評委名單和評選程序的基礎上,逐步加大了公示工作力度,形成了中國新聞獎評選的公示制度和相應的核查處罰辦法。 根據《評選辦法》規定,每件通過組織報送參評的作品,從參評到獲獎,至少要經過3-5次推選和公示。一是推薦單位的初評和公示; 二是報送單位的初評和公示,報紙版面、新聞攝影、新聞專欄和網絡作品等還要經過專項初評單位的評選和公示;三是中國記協評獎辦公室對參評作品的公示和評選結果公示。對所收到的舉報和評議意見,評獎辦公室安排專人進行核查和分類處理——舉報情況屬實的,嚴格按照評選辦法相關規定,取消參評或獲獎資格;定評會前收到的評議性意見,如實提交評委會評選時參考;評選結束后收到的評議意見,影響作品獲獎等級的,在提交評委會主任會議研究后,對相關作品予以降等處理。 2007年以來,已有35件作品因違規參評被取消參評或獲獎資格。其中在評委會評選前,取消參評資格的作品有17件;在評選后的公示期間,有16件評委會擬授獎作品因違規取消獲獎資格;在評選結果揭曉后,有2件已獲獎作品因違規被撤消獲獎資格。還有一些作品因為有瑕疵被降低了獎級。 按照《評選辦法》規定,這些被撤銷參評或獲獎資格的作品中,有抄襲、造假等違規問題的,中國記協還將對推薦單位和報送單位予以警告和誡勉談話。被誡勉談話的推薦單位不得參加一下屆相關項目的評選;對有關作者、編輯予以通報批評,并禁止其三年內參加中國記協組織的各項評選活動。對違規參評并獲獎的作品,一經發現,將發布公告,取消相關人員獲獎資格,并責成相關報送單位、推薦單位追回獎杯、獲獎證書和獎金。被撤銷獲獎資格的相關作者(主創人員)、編輯三年內不得參與中國新聞獎評選。 同時,根據新聞界建議,自今年起,《評選辦法》加強對推薦單位、報送單位的工作要求,對于所推薦、報送作品明顯不符合評選標準的推薦和報送兩級評委會,將向其上級主管部門通報情況,每年通報一次。連續兩年被通報的,將視情況減少其推薦、報送名額。 《中國新聞獎評選辦法》明確處罰辦法,查處相關違規人員的目的,不僅僅是維護中國新聞獎評選的公平公正性的需要,是增強評獎工作嚴肅性、權威性的需要,更是維護新聞工作的公信力必須采取的舉措。去年,在第二十四屆中國新聞獎評選結束后,中國記協首次公開發布通報,分別宣布撤銷了兩件作品的獲獎資格,對相關作者和編輯提出嚴正批評。通報發出后,在新聞界內部引發不小震動,不少新聞單位感到被敲響了警鐘,表示將從中吸取教訓,加強媒體從業者作風建設,嚴格采編工作管理,堵塞管理漏洞,切實維護新聞工作的公信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