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7月12日早上,我忽然聽到了成思危先生病逝的消息。盡管早已知道先生身患重病,對先生的離去多少有點心理準備,可是,當先生真的離開的時候,仍然深感悲痛和傷感。此刻,記憶中幾次與先生接觸的情景又浮現在腦海。 1999年9月2日,第五屆海峽兩岸及港澳新聞研討會在昆明開幕。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成思危出席會議并致辭。圖為部分參會人員合影,前排左起第十位是成思危先生。 第一次接觸 1999年,我任中國記協臺港澳辦公室主任時,正逢由中國記協在云南昆明主辦第五屆海峽兩岸及港澳新聞研討會。考慮到成思危先生父親成舍我先生是中國著名報人,在臺灣新聞界頗有影響力,為了加深海峽兩岸及港澳新聞界對大陸的了解,我們想到了邀請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的成思危先生做主禮嘉賓出席開幕式并致辭。這是研討會在大陸舉辦以來邀請的最高級別的領導人。我們通過全國人大常委會將邀請函轉至成副委員長,沒想到很快就收到成副委員長的回復。他欣然接受了邀請,并約我們到他辦公室商談具體事宜。 那天,我和中國記協臺港澳辦公室原主任柏亢賓一起來到成副委員長辦公室。他的辦公室設在全國人大常委會所屬皇城賓館的一個普通客房,面積約15平方米,不及現在一些單位局級干部的辦公室面積大。柏主任向成副委員長介紹了歷次研討會的情況和這次舉辦的具體時間。成副委員長說,只要中央沒有急事,他屆時一定出席研討會開幕式。我們聽了非常高興,可算吃了定心丸。在整個交談過程中,成副委員長平易近人,沒有一點架子,如同聊家常,使我們剛見面時的緊張情緒很快消散。 隨著會期的臨近,研討會的各項準備工作也進入了最后的緊張階段。有一天,成副委員長的秘書打來電話,希望我們為成副委員長起草一個講話提綱。正當我們考慮如何撰寫提綱時,成副委員長帶話給我們,說他的講話稿要自己寫,不用我們準備了。我心想,我們不寫提綱他會講什么呢。再說了,領導受邀出席活動,不讓活動組織單位代擬講話稿還真是少有的事情。 1999年9月2日,第五屆海峽兩岸及港澳新聞研討會在昆明隆重開幕。成思危副委員長在致辭中,希望海峽兩岸及港澳新聞界人士在民族復興中扮演先鋒角色,提出了四點希望:振聾發聵,棄舊圖新,抑惡揚善,務實求真。他的講話得到與會者的極高評價,至今言猶在耳。 第二次接觸 2001年8月,我負責接待以臺灣“中國新聞學會”理事長成嘉玲女士(成思危先生的胞妹)為團長的臺灣新聞媒體負責人訪問團訪問大陸。成思危副委員長在人民大會堂會見并宴請訪問團一行時,又提到了在研討會上說過的四點希望。時隔兩年他還能準確地說出這四點希望,我非常佩服他的記憶力。后來他說,因為這個致辭是自己寫的,所以會記得很清楚。 第三次接觸 2002年6月17日,我陪同中國記協領導前往香港出席《大公報》創刊100周年紀念活動。在《大公報》舉行的一次宴會中,成思危副委員長席間突然問道“李安來了沒有”,我趕緊起身說,成副委員長,我來了。他示意讓我坐下后,就和大家談起了中國記協和成嘉玲女士任理事長的臺灣“中國新聞學會”在促進兩岸新聞交流方面所做的工作,也談到我們和成嘉玲理事長在合作中建立起來的友好關系。宴會進行到一半時,成副委員長因事要提前離開,他特意走到我跟前說,中國記協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有利條件,多做促進兩岸新聞界溝通、了解的事情。 后來在很多場合也曾多次見到成思危先生,但我都沒有靠近,而是遠遠地看著他。他在我心中永遠是一位平易、謙和的學者型領導人。無論做人,還是做事,他都是我學習的榜樣。他對發展兩岸新聞交流的囑托和期許一直激勵著我,成為我事業的追求和工作的動力。(作者李安為中國記協臺港澳部原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