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據12月14日《華商晨報》報道,中組部、人社部、發改委、財政部、國家檔案局五部門近日聯合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流動人員人事檔案管理服務工作的通知》,明確將于2015年1月1日起取消流動人員人事關系及檔案保管費等。 檔案管理費已經收了多年,據說全國每年至少收取數十億元。然而,這一收費直到今年8月才真正引起輿論關注。由于高額支出細則從未公布,只向流動人員收費缺少公平,有的地方已經取消而有的地方仍在收取,所以,檔案管理費受到輿論頗多質疑。如今,取消這一收費也是對這些質疑的最好回應。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發改委和財政部2012年發布的《關于降低部分行政事業性收費標準的通知》規定,檔案管理費應該是2016年起取消,如今顯然提前了。這樣一來,廣大流動人口就可以少支付一年的費用。 在諸多收費遭遇輿論追問和質疑的今天,相關部門提前取消檔案管理費具有多重啟示。 其一,輿論監督為提前取消收費發揮了重要推動作用。今年8月,新華社刊發報道追問此事后,多家媒體跟進報道和評論,引起有關部門重視,并最終促成了今天取消收費的結果。由此可見,輿論監督在“費改”中扮演著先鋒的角色。 不久前,財政部公布了200多項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目錄。這些收費都有政策依據,但收支賬目是否詳細公開,相關費用有沒有挪用等情況,有待媒體去挖掘。而行政收費目錄清單之外的亂收費,究竟還有多少,也需要公眾和媒體去揭露。當然,不能是媒體一頭熱,還需要相關部門緊跟輿論監督。 其二,有關部門高效改革的精神具有推廣價值。其實,檔案管理費2016年再取消也沒有問題,但有關部門選擇了提前取消,這說明了改革的決心和效率,同時也說明相關部門已經意識到,政府應該提供基本公共服務。 既然檔案管理費可以提前取消,那么其他一些收費是不是也可以參照這樣的做法,讓公眾早日受益?其實,降低或取消某些收費,過渡期不應過長。越早取消收費,越能體現“費改”決心,越能讓公眾享受更多改革紅利。當然,取消檔案管理費之后,財政資金要保證正常支出,相關公共服務不能打折扣。 坦率地說,時下的“費改”還是比較碎片化和“擠牙膏”式的。因此,有必要對每一項收費進行充分論證,凡是缺乏法律依據,收費不合理的,都應該堅決、及時取消,同時有效約束新增收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