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五老評熱點】 編者按 近日,有媒體作了一項調查,在當今外表光鮮、實則艱難的職業中,排名前三位的分別是記者、醫生和律師。曾經被稱為“無冕之王”的記者是社會變遷的見證者和參與者,而如今這個職業開始面臨新的挑戰。當前的新聞教育存在哪些問題?如何堅守新聞職業道德操守?一個好的記者是如何煉成的? 聚焦以上熱門話題,光明網有聲互動節目《“五老”評熱點》采訪了從事新聞學教育和研究60余年的中國人民大學榮譽一級教授方漢奇。本版將訪談內容摘編如下,以饗讀者。 我們的新聞學教育出現了問題 新聞工作者應該是一個令人敬仰的職業。然而,在現實生活中,由于很多外部因素的影響,一些記者已經或被動或主動地忘記、迷失甚至背棄了自己當初的新聞理想,做出背離社會道德甚至違反法律的事情。 出現這種現象,一部分原因是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記者利用新聞采訪權、輿論監督權尋租的機會多了。但是,出現這些問題也不能全部歸咎于市場——西方國家的市場經濟發展有很多年了,他們的記者大多還是能夠通過自律和他律來約束自己的新聞采訪行為。 出現新聞道德缺失的問題,從一個層面證明了我們的新聞學教育出現了問題。日本新聞教育家小野秀雄認為,新聞學專業有兩門功課必不可少——一個是新聞史,一個是新聞倫理。 方漢奇 學習新聞史會涉及新聞道德的內容,但是上課的時候,卻可能是老師言之諄諄,學生聽之藐藐。學習新聞史就是要教會大家以史為鑒,繼承好的傳統,吸取前人的經驗教訓,少走彎路。比如,哪些是新聞工作者必須遵守的道德底線?這在新聞史上都曾經出現過,學生可以從歷史案例中得到啟發,用以指導自身實踐。 除新聞史外,新聞倫理課程涉及新聞工作者的職業尊嚴和本分。在市場經濟時代,來自社會上的誘惑很多。新聞職業受人尊重,站在道德制高點,如果連記者本人都失去了底線,怎么可能做好本職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