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電視媒體廣告的創新 隨著一系列的電視廣告政策出臺,黃金時段資源減少、電視劇中插取消、境外劇限播等等,一部分本來屬于電視媒體的廣告流向了新媒體、平面媒體和電臺等媒體,造成媒體大戰。一些電視臺為了應對廣告總時長的縮短帶來經營收入的減少,采取提高硬廣告單價或者降低廣告折扣的辦法。但是這種治標不治本的方式會“逼”走一部分廣告主,最終將流失許多客戶資源。還有的電視臺采用增加節目與節目之間廣告的時長,來彌補電視劇不能中插的廣告時長。凡此種種,都在一定程度上削減了廣告投放、降低了廣告收視。如何降低這些風險?如何化解這些矛盾? 第一,編排方面下功夫。電視廣告時長相對固定,但硬廣的編排是有一定技巧的,需要研究一下受眾的心理。比如節目與節目間廣告時長多少才是最佳,才能不會流失太多觀眾;新聞中插廣告切幾段才不會突兀,等等。有效的編排,可以減少受眾的大比例流失。 把廣告作為整體節目的一部分,以傳播內容、傳播方式、傳播對象等標準為依據,對電視廣告進行分類、分時播出。醫藥廣告、房產廣告、衛生用品廣告等應根據收視人群的收視習慣安排時段。據一項調查顯示,節目中每次插播3分鐘的廣告,觀眾的保留率在80%;5分鐘的廣告,保留率在50%;5分鐘以上的廣告,保留率只有33%。如何對廣告時長進行有效控制,不僅關系到媒體本身的美譽度,而且還會對其廣告傳播的實際效果產生較大影響。 第二,植入式廣告等非硬廣形式增多。2012年,廣告主對非硬廣營銷預算,對比2011年,植入式廣告增加41%,欄目冠名增加35%,角標廣告增加37%,貼片廣告增加25%,專題廣告增加27%。這些變化都表明,非硬廣形式廣告顯然已經成為廣告主的次優選擇。植入式廣告增長最快,可見這種形式比較有市場。 好的廣告植入案例,“融入劇情、不漏痕跡”成為普遍認同的植入準則。甚至有導演絞盡腦汁將品牌的靈魂與個性也融入劇情中,以實現觀眾對于品牌潛意識里的認可和接受。 植入廣告有四個最為基本的層次,即融入情節、被關注、被接受、對品牌有提升。目前,我國一些植入廣告大多選擇或者被迫選擇直接跳過第一個階段“融入情節”,以鏡頭展示這種初級植入方式滿足品牌方“被關注”的需求。但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做好植入式廣告,需要節目團隊和廣告客戶的細致設計與編排。 第三,節目質量的提升與頻道品牌的塑造。根據博斯公司發布的最新報告預測,國內消費環境雖然長遠仍看好,但有降溫之憂。以京滬廣為代表的一線城市,購物更注重價值、質量和口碑。市場的趨勢告訴我們,從對節目的消費,觀眾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電視媒體必須不斷提升自己的創新與制作水平。另一方面,從消費者對市場的要求來看,廣告主必須要找準目標市場進行投放,找準媒介平臺投放,因為影響力決定的傳播力。 第四,節目類型的轉換。新聞類節目適當增加。根據“限娛令”,要求6:00-24:00間,新聞節目不得少于2小時,說明18個小時中,有1/9時間應有新聞,而特別在18:00-23:30的近6個小時中,新聞節目不少于兩檔,每檔不少于30分鐘,就是說有不少于1個小時的新聞。這樣算下來,新聞節目在晚間占了1/6的比例。如果能增加新聞報道和新聞類節目,對廣告的插播與植入都是有很大益處的。法制類節目、求職類節目也都是比較有發展潛力的類型。 2012年,電視廣告行業遇到危機,外有經濟環境的宏觀影響,內有行業政策的細微調整,認識到這些客觀的因素,電視廣告行業才能在既有前提下,發揮主觀能動性。電視廣告依賴電視媒體而存在,短時間內,電視媒體可能遭遇新媒體的巨大沖擊,成為弱勢一方,但從一個較長期來看,電視媒體以及電視廣告依然是媒體業、廣告業的主流。因此,危機應對得當,則為長期發展奠定好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