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這是一個看似空泛的題目,卻是現實存在的文化現象: 廣播電視人對惡搞、另類的節目反感,卻天天在節目中使用“美眉”、“悲催”、“粉絲”等不入字典的語言。 當觀眾、聽眾對那些臉熟的明星產生審美疲勞時,是《中國達人秀》、《星光大道》、《你是大明星》等草根登臺演出拯救了綜藝節目。 當廣播管理人員對一個“找飯店品美食”的節目策劃勉強認可試試看后,節目的播出居然帶火了城市的餐飲行業。 看是創新,實際上是后現代文化的核心理念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廣播電視節目的走勢和發展。 從學術角度看,后現代文化是建立在高度發達富裕的經濟生活基礎之上的,生長于信息社會條件下的,以高度商品化為標志,以大眾閑暇為消費條件,以滿足大眾消費欲望來贏利的一種新興文化。 這種起源于西方、興起在美國的舶來品有其深刻的社會根源。如今,計算機和網絡爆炸式發展的勢頭,使得這種新興的后現代文化得以張揚和擴大,影響著當代人的價值觀。 后現代文化是對老套做法的顛覆,反傳統、搞叛逆,其平民價值化、民眾記者化、草根權威化又很容易讓大眾接受。 一種倡導創新性和差異化、寬容和理解的文化現象,自身的矛盾之處恰恰是能夠滲透和搶占別種文化的原動力,輕視和拒絕都是無知的表現。 后現代文化影響廣播節目,利大于弊,展示了創新發展的積極因素,贏得了聽眾的喜愛。 后現代文化的核心顛覆理念在廣播節目中的運用在上世紀90年代就初露端倪。十多年前某電臺在播送古典名著的長書聯播中找到切入口,從顛覆名著入手,推出《戲說三國》,劉備當經理,張飛當打手,貂蟬做公關,節目很是熱鬧。主創人員感覺甚好,當成優秀作品拿去評優,被評委嚴厲批評。但這并不能阻擋年輕一代廣播人的創新嘗試。不讓戲說名著,改說港臺電視劇,北方某經濟臺開播《射雕英雄小傳》,以主人公郭靖走關系送紅包要升官發財為線索,借古喻今地反映社會現實,使這檔節目的主持人紅極一時。 后來廣播中接連出現半夜開播的“鬼故事”,擬人化搞笑的烏鴉與麻雀,反傳統的談話節目——《安慰你不如罵醒你》等節目,無論從內容和播出方式上都體現出與眾不同,甚至影響到新聞節目的形式和內容,記者臥底、獨家調查、揭秘私情、草民爆料等等,都是對過去傳統做法的變革。 廣播作品評獎在十幾年后也發生了可喜的變化,一度被認為不入流的創新廣播作品在上海東方電臺和北京電臺的主導下,建立了廣播創新和廣播新人獎勵,算是對此類節目成長和發展的正面肯定。 在后現代文化的影響下,廣播節目創新贏得了很多聽眾的喜歡,但虛假混亂的問題亟待解決。有兩類節目比較集中,一是說新聞類,二是講笑話類。 集中在上午時段的說新聞類廣播節目有很多好聽的名字,某某說新聞、一覽天下、新視點、新關注,等等。這類節目的出現,網絡幫了很大的忙。網絡提供的新聞快得驚人,動車追尾事故在發生后的十幾分鐘后就通過微博傳遍天下。網絡新聞的分類更是事無巨細,大型門戶網站可以劃分出幾十條欄目。網絡的快和多給廣播提供了巨大詳細的新聞來源。但是廣播人面對網絡信息有一個繞不開的考驗——是真是假?網絡信息發布者成分復雜,動機不一,價值觀念不同。而廣播說新聞節目的操作流程往往是主持人單打獨斗,看稿把關的程序在縣市級臺基本形同虛設,經常出現選取內容非主流的多,弄虛作假的多,擾亂視聽的事情時有發生。某電臺的新聞節目今天說笑星小沈陽拋棄妻女被中央電視臺封殺,不能上春晚;沒過三天另一位替班的主持人又說小沈陽和師傅趙本山一起排練,要重登春晚舞臺,聽眾聽得莫名糊涂。電臺領導質疑主持人,后者的回答是網上信息,誰知道那是假新聞。 集中在午間講笑話類的廣播節目借助網絡微博和論壇可以搜集大量的笑話內容,內容有了,可笑的多了,但是問題也出來了,主持人如果自身素質不高,不懂笑話有高低之分、美丑之別,一味搞笑,拿僧人上街買豬肘當笑話,拿少數民族的風俗打哈哈。主持人每天面對網頁上及時更新的笑話,知道哪條能說,哪條不能說,或者是邊說邊改笑話的內容,結尾處要搞出“笑果”,實在是項高風險的工作。 與廣播節目承擔宣傳中國先進文化的責任相比,后現代文化中張揚的個性和敢于創新的精神是其中必要的補充,這一點勿庸置疑。吃語言飯的廣播人天天也在口口相傳“斑竹”、“美眉”、“粉絲”、“月光族”等時髦語言,但要從發展的眼光看保留什么舍棄什么,做怎樣的正確引導。虛假、惡搞、另類的東西只是在中國文化歷史發展中泛起的漣漪,缺乏文化價值。 怎樣借鑒后現代文化傳播的理念、手段和辦法來體現中國先進文化的多樣性和融入性,是我們應該深刻思考的長久話題。在做大做強文化產業的號角吹響后,文化產業發展的規律不同于其他經濟產業,有人提出“抓”文化產業不如“養”文化產業,是很有道理的。 保留后現代文化中提倡文化多元、價值多維理念,給人更大的創造空間,百花齊放,但是要剔除其中的各種悖論和虛假。 學習后現代文化中平民價值化、民眾記者化、草根權威化的操作方式,倡導差異化,讓人們在寬容和理解中接受新事物、新精神,但是要摒棄其中的個人狹隘利益和非主流意識。 學習和借鑒后現代文化的創新和創造之精髓,堅守自己的文化理念和新聞陣地,是廣播人的立足之本。 對廣播人來說,借助后現代文化的理念,做節目的人敢想敢做,管節目的人敢批敢上,不再是等等再說,而是見怪不怪,今后將會有更多更好的節目出現。而更多的創新節目的出現,將為傳統廣播帶來質的飛躍,展示出的新文化形態,滿足現代大眾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