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三、以創新求發展,通過節目生產模式的創新實現盈利模式的創新 目前,不少縣級廣電媒體只是改變了傳播模式,并沒有改變盈利模式,因此也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內容產業和差異化的競爭。 在全媒體互動平臺的支撐下,縣級廣電媒體可以對自己固有的視頻、音頻內容進行加工,實時化、娛樂化、互動化、俱樂部化,按照產業的方式去運作,根據不同的終端,不同受眾的多元需求,進行節目的定制生產實驗,研究制作面向多種媒體的發布形式和播出形式,實現節目資源的增值。如把整點新聞、交通疏導信息、商業信息、停車場信息等打包分派,接受定制,形成新的盈利模式,最終實現從廣告收入為主向終端收費、多元化收費的轉換,成為適應全媒體播出需求的內容提供商和運營商,獲得發展內容產業的機遇。 廣電媒體還可以輸入網絡媒體的大量內容,借助網絡新媒體的形式和手段,開發出更為精彩的節目內容。2008年,吳江電臺新聞綜合頻率開設了《播客總動員》直播節目。2011年,《969隨身聽》節目中設置了《一網搜天下》板塊,借助網絡平臺,每天為受眾搜索全球網絡信息,包括來自網站的獨家信息,鳳凰論壇上的公眾聲音,天涯社區、西祠胡同的熱帖,博客思想主頁,網絡熱點話題。節目還建立了QQ群,讓受眾借助網絡加入到節目話題的討論中來,再將受眾的網上回應反饋到節目中,使廣播通過網絡更大范圍地和受眾實現良性互動,大大拓寬了廣播的傳播渠道,增強了廣播的影響力。 讀網節目、播客節目較好地實現了對網絡信息資源的整合和利用,實現了對網絡信息的深加工和二次傳播,是對傳統廣電節目的一種補充和豐富。網絡信息浩如煙海,網民的評論也是千奇百怪,如何選取有價值的新聞信息,如何選取具有代表性和恰當的網民評論,對于這類節目的制作者們是一個考驗。讀網節目、播客節目主持人除了要有獨具個性的風格魅力外,更需要有很高的整合能力和解讀水平。[3] 四、打造全媒體采編隊伍 全媒體時代是一個傳播技術快速變革,傳播格局空前變化,受眾個性高度多樣,價值理念日趨多元的時代。全媒體時代對采編隊伍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集采、寫、攝、錄、編、網絡技能運用及現代設備操作等多種能力于一身的人才。全媒體記者成為新傳播生態下的大勢所需。 全媒體記者是指具備突破傳統媒體界限的思維與能力,并適應融合媒體崗位的流通與互動的新聞傳媒人才。在媒體融合時代,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黏度大大增強,信息傳遞模式將成為立體的多媒體,編輯、記者對各種形式的新聞信息資源實現實時共享和互動。記者采訪的文字、圖片、錄像、音頻等通過平臺制作上傳發稿,編輯同時完成對文稿、圖片、音視頻、FLASH等內容的剪輯加工后,在各種不同形式的內容間創建關聯關系,并在網絡上進行實時發布,廣播電視同時進行全面報道或深度分析以及前瞻預測。 全媒體記者不僅要為受眾真實客觀公正地提供信息,還要做受眾信息的“保姆”,如在內容制作上便于受眾理解消化信息,通過論壇等加強與受眾的互動,通過種種方式將信息服務延伸化,幫助受眾釋疑解惑,提煉觀點,等等。 媒體融合型記者不但要有很強的寫稿能力,更重要的是要研究思考大格局,對自己報道范圍內的情況非常熟悉。面對海量信息,內容競爭往往是策劃力的較量,不管是重大突發性事件、日常工作報道,還是深度報道、典型報道,都要事先做功課,從新聞發生的厚度,尋找新聞的角度,以獨家、獨特見長,采用與眾不同的表達。 面對全媒體時代,縣級廣電媒體一方面要乘國家發展文化產業優惠政策之風,創建自己的全媒體品牌;另一方面,要把強勢的原創性、權威性內容與新媒體傳播方式有機結合,加強網臺的聯合、協同運營,才能達到新媒體和傳統媒體融合“1+1>2”的效果。 注釋: [1][3]戴程.全球化視野下新媒體與傳統媒體融合問題研究——以電視媒體網絡媒體為例.新聞界,2009. [2]薛慧卿.社會媒體沖擊下的報紙應對之策——美國報業新觀察.新聞記者,2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