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二、給海量信息快速注入媒體的靈魂,占領輿論的制高點 網絡媒體信息傳播海量快速,但由于其信息發布的隨意性,表現形式大多只是信息的堆積,其可信度受到質疑,難以滿足網民的需求,他們更希望看到新聞事件的背景、邏輯以及媒體的觀點。傳統媒體贏得受眾的信任,關鍵在于信息發布的規范性和權威性。給海量信息快速注入媒體的靈魂,是廣電媒體在全媒體時代的差異化競爭手段之一。 縣市級廣電媒體可以把網絡媒體提供的大量資訊,作為收集新聞線索的渠道之一。尤其是一些突發新聞事件發生時,網絡媒體以其即時性和互動性,成為記者獲取新聞的重要來源。縣市級廣電記者不能只盯著手頭對口聯系的單位,而對沸沸揚揚的“網事”不聞不問,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接納并使用網絡媒體,學會并善于從中發現新聞線索。[2]記者可以通過建立自己的博客、微博等,更敏銳地捕捉當前的新聞熱點,隨時與朋友分享最新的信息,讓自己置身于流動的信息源之中,提升自己的新聞敏感度。 2010年4月,一位網友騎一輛自行車從吳江盛澤出發,沿著318國道單騎走拉薩。一路上他每天堅持記日記、寫詩歌、拍照片,還把撰寫的幾萬字日記、即興創作的幾十首詩歌和照片上傳到了吳江東太湖論壇上,成了網友們熱議的“潮人”。我從網上看到這個信息后,了解到這位網友名叫曾仲明,今年60歲,是吳江市黎里人。我與曾仲明取得聯系后,進行了專題采訪,以《六旬老人單騎走拉薩》為題采寫了一檔廣播社教節目。節目穿插曾仲明日記配音和采訪錄音,向聽眾介紹了曾仲明以頑強的毅力克服種種困難,靠一輛自行車爬過了十幾座4000米以上的高山,穿越了長江、怒江、雅魯藏布江等河流,歷時兩個月,最終于2010年6月7日19點45分到達圣地拉薩,完成了“千里走單騎”的壯舉;頌揚了曾仲明老人樂觀向上、堅韌不拔的精神和對美好生活的執著追求。 另外,記者也要看到網絡信息大多是雜亂的,片面的,充滿不確定性。在從網絡媒體獲取新聞線索后,記者必須求證、追蹤、深度挖掘,把網友報料放在一個寬而厚的背景中,賦予新聞的本質,撇去淺薄、跟風,再付諸報道,以維護新聞的真實性,鞏固傳統媒體的權威性。 新聞的生命在事實,評論的力量在理性。當前,30%的網絡熱點事件發生在地市縣。縣市級廣電媒體應及時介入,承擔起化解、引導、梳理網絡輿情的責任,在獨家報道、深度報道上下功夫,強化對新聞事件的解讀,為受眾提供更多的新聞背景、新聞分析、新聞解讀和新聞追蹤,在熱點引導中占領輿論的制高點。廣電記者不能簡單地炒網絡新聞的“冷飯”,要能夠透過現象看本質,為受眾釋疑解惑,闡述自己獨到的觀點。近年來,吳江電臺、電視臺分別聘請了一批特約評論員,對新聞事件進行伴隨式的深度解讀,有效提高了報道的可性度和權威性,幫助受眾深刻思考事實和結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