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以往受條件、觀念等因素影響,電視新聞都是單向傳播的,演播廳的功能就是提供一個播報新聞的場所,主持人的工作就是坐在演播廳里播報,而觀眾只能坐在電視機前被動地收看。 在當下的媒介環境中,城市臺主動迎合新媒體,將新技術引入到新聞制作中。自2011年年初開始,上海電視臺、沈陽電視臺、鄭州電視臺、南京電視臺、南寧電視臺、深圳電視臺等先后建成了全媒體演播廳,在為受眾提供了更新、更全面的新聞信息的同時,也改變了演播廳、主持人、觀眾三者之間的簡單關系,形成了多向互動,擴展了外緣。
一、大屏的廣泛應用給多向互動提供了條件 電視傳播是依靠畫面對人形成視覺上的刺激,全媒演播廳視覺效果上的變化是一大亮點。2011年10月,南京電視臺投資6000萬元建設、面積達1600平方米,亞洲最大的全媒體新聞演播廳投入使用。演播廳內設置了32塊屏幕,其中包括長18米、高2.4米、目前亞洲最大的LED背景屏,103寸高清觸摸屏以及14塊42寸LCD液晶顯示器組合而成的異形屏。背景大屏新聞題圖和關鍵字的設計、視頻的播放,給主持人營造了良好的新聞播報環境,主持人解讀大屏上的畫面、文字、數據,對新聞進行深度加工,與大屏之間形成了雙向互動。通過全媒體演播廳中的大屏畫面、主持人的解讀,觀眾更詳細地了解到新聞事件以及背景信息。在節目直播過程中,觀眾通過電話、短信、微博等方式參與話題討論,在線調查的正反支持率不斷刷新,觀眾的電話音頻、QQ視頻直接切入現場,現場觀眾甚至可隨時中斷專家討論,發表自己的觀點,互動的全面性培養了觀眾的參與性和對象感。同樣,在新聞現場的記者、觀察新聞事件的專家,也將事件的最新發展和評述通過技術手段傳遞到演播廳大屏上,傳遞給主持人和觀眾。今年1月15日,廣西龍江河突發鎘污染事故,危及柳州市民飲用水安全,《直播南京》利用與新華社深度合作的條件,不間斷對事件進展進行了追蹤報道。在全媒體演播廳中,編導設計了大屏全景背景圖片,由主持人結合大屏圖片解釋污水區域、流向,觀眾一目了然。節目現場還連線新華社現場采訪污染事故的記者,了解最新處理情況,同時請新華社高級編輯牟維旭對此次污染事件發生的原因進行分析點評,觀眾則通過微博發表自己對此事的觀點意見。這一系列針對新聞突發事件的互動報道,很快就形成了關注熱點,這在傳統新聞演播廳里是無法做到的。 二、全媒演播廳空間場景的變化擴展了多向互動的空間 以往的新聞演播廳面積較小,場景也單一,主持人都是端坐在臺前播報新聞,背景、機位一成不變。全媒體新聞演播廳借鑒綜藝演播廳設計思路,大體積、多景區、多機位,大大拓展了節目多向互動的空間。南京臺1600平米演播廳被設計成360度全景演播廳,任何一個角度都可以成為新聞節目的景區,6個攝像機位,包括一個8米搖臂,可以提供豐富多彩的鏡頭變化。這樣,在一檔新聞節目中就可以使用多個景區,由多個主持人分別主持。主持人也不再呆板地坐播,而是輕松地在各景區站播、走播。多主持、多機位的變化,不但增加觀眾視覺上的新鮮感,避免視覺疲勞,主持人之間的交流也形成了新的互動。 全媒體演播廳還可根據節目需要請進嘉賓、觀眾代表,除了主持人和大屏、觀眾、現場記者之間,與嘉賓、觀眾代表也能形成互動。由于演播空間的擴大,到場嘉賓、觀眾的數量和互動內容也大大拓展。2011年11月,南京2014年青奧會開幕倒計時1000天時,河海大學啦啦操隊的20名隊員就走進南京廣電全媒體演播廳,在《直播南京》節目中表演歡快熱烈的大學生啦啦操,并通過與主持人的互動交流,表達對青奧會的期盼,青春飛揚的神采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在龍年元宵節的《直播南京特別節目——福滿金陵》中,除了多地、多點衛星連線,播報全國各地鬧花燈、歡度元宵,欄目組還邀請了秦淮花燈藝人、飯店大廚以及觀眾家庭走進全媒體演播廳,現場扎花燈,包元宵,熱熱鬧鬧過大年。這一系列互動,拉近了傳受雙方的心理距離,達到了傳播的最佳效果。 三、新科技手段的運用為多向互動提供了便利 南京電視臺的1600平米全媒體演播廳,除了傳統電視的衛星、微波、光纖信號傳輸外,還設置了3G、互聯網、短信、海事電話、氣象、交通監控實時畫面等眾多信號接入端口,無論何種信號源都可以實時顯示在演播廳32塊大屏的任意一塊上,實現溝通無障礙。演播廳的信號也可以通過有線電視、無線電信號、有線無線網絡傳遞到全市、全國、全世界。任何一地的電話也可以進入全媒體演播室的導控通話系統中,實現異地互聯指揮,各種信號的雙向傳輸使得互動交流更為簡單便捷。 城市臺已經在全媒體演播廳的新聞制作上開始了探索嘗試,但與國外成熟的電視新聞節目相比,還存在很大差距,需要不斷改進。 1.大屏的利用上還有待開發。目前各家電視臺都很重視全媒體演播廳的大屏使用,但由于缺乏懂新聞的動畫編輯這類專業人才,包括中央臺在內的各家電視臺都存在大屏背景的設計思路、使用靈活度上不足的問題。 2.專家互動,觀點碰撞不夠。目前各臺在新聞節目制作中都很重視專家觀點的引入,但常常是一個專家的單視窗,如果能同時引入多位專家,形成多視窗連線,不僅可以提供更多角度的觀點供受眾選擇,專家與專家之間也可形成一種互動,進一步豐富節目。 3.新聞主播的互動交流能力有待提高。傳播者要培養受眾的對象感,在提供信息的同時,還要給予受眾親近感,營造一種平等交流的環境。這需要主持人具有把控節目、與各類對象互動交流、串聯起整檔節目的能力,傳統的讀提示器念新聞稿的播音員已經不適應全媒體時代。 4.觀眾互動手段單一。目前全媒演播廳的觀眾互動主要用短信、微博、QQ以及在線調查方式,一檔新聞節目時長有限,難以容納下很多觀眾觀點。這種情況下,可以利用欄目微博、網站討論版在節目中、節目后與觀眾展開互動,提高觀眾參與積極性,也拉動官方微博、網絡討論版的人氣。但節目與網絡之間也要形成互動,單靠一己之力很難成功。 只有找準互動定位,采用恰當的互動形態,放開參與平臺,充分尊重觀眾的意見和話語權,才能不斷激發觀眾的參與積極性,營造傳受間的雙向互動的傳播關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