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微博輿論生成新的特點 議程的自主性。微博正在成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媒體之一,它的興起徹底打破了傳統媒體的“專業主義壁壘”,在直接發掘新的議題的同時,也從傳統媒體那里“搶”走了部分議題設置權。眾多新聞事件體現了這一趨勢,例如,網民王凱第一時間在新浪微博上發布甘肅舟曲泥石流災害的現場照片,短時間內被數千名微博網友轉發;山西塵肺病礦工鐘光偉用手機發布700多條微博講述維權遭遇……這些微博內容都曾經引起傳統媒體議程互動。微博議程設置實質上是不同主體對于議題核心觀點的解讀和傳播,議程設置的主體由單一逐漸走向多元,議題來源也由上至下轉變為平行、縱橫相交錯。議題的設置過程中又體現了“叢林法則”,當焦點的事件、焦點的發言自發形成后,濾去了媒體把關人的環節,用戶在轉發和評論中,各種觀點碰撞在一起,并相互磨合,深刻的觀點會由其他微博傳播者以跟帖或深度討論的方式在微博傳播結構圖譜中,不斷置頂出來,不為其他傳播者接受的觀點將會在競爭中被淘汰、淹沒,就像叢林中的樹木,樹林中總有一棵樹長得最高大、最能吸收陽光,而有的樹木因為吸收不到陽光而死亡。觀點推出后,某些作為事件的參與者、見證人或知情者的網民所發布的揭露社會現象、挖掘社會問題的帖子,常常成為網絡輿論的源頭,話題對共同興趣者的吸附,有益于共同興趣者彼此交流,互相促進,建立群體感,逐漸成為網民視野中的重要議題,經過轉載、評論等環節,成為二級或多級傳播的過程,也引發了議題的交叉傳播。在廣州垃圾處理問題的發展過程中,網絡輿論的力量是強大的,主要是該議程順應了民心,城市垃圾涉及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是百姓最關心的議程。微博輿論的自主選擇機制在議程選擇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力量,能在第一時間把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的議題提升到社會共同關注的層面,把握議題選擇的主動權。微博日益成為公眾傳遞信息、表達意見、評論時政、釋放情緒的一個主要渠道,對傳統媒體和社會大眾議程設置的影響越來越顯著。 意見領袖與蒲公英效應。意見領袖又叫輿論領袖,是保羅·拉扎斯菲爾德等在20世紀40年代最早在《人民的選擇》中提出的概念,指的是活躍在人際傳播網絡中,經常為他人提供信息、觀點或建議并對他人施加個人影響的人物。這些意見領袖是活躍在人家傳播網絡中,經常為他人提供信息、觀點或建議并對他人施加個人影響的人物。拉扎斯菲爾德認為,對于媒介所傳播的信息和觀點,有部分受眾會積極接受,并加以再傳播,這些人即為意見領袖;而另一部分人則主要依靠與這些意見領袖的接觸來指導自己的行動。[2]在傳統人際傳播中,意見領袖扮演著中介者的角色,在網絡時代,更高效更廣泛的傳播模式賦予了意見領袖更多的意義,與傳統媒介相比,意見領袖產生的范圍更廣、更具有草根性的特征,互聯網給人們提供了一個發表自己觀點的公共空間,人們享有信息傳播的發送與接收權,互聯網時代意見領袖影響輿論、引導輿論的能力越來越強,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如今,被譽為“殺傷力最強的輿論載體”的微博開啟了互聯網媒介新時代,它的興起與繁榮,既為傳統意見領袖提供了全新的平臺,又為新興意見領袖的生長提供了肥沃的土壤。[3]微博意見領袖在輿情事件中發揮著巨大的影響力,他們發布信息成為輿論的源頭,他們通過微博轉發和評論,可以將某一事件迅速推至輿論高潮。 作為自媒體的代表,微博賦予了草根群體全新的話語權,微博對公共事務的傳播中,在眾多的互聯網圍觀、輿情進程中,意見領袖有新的特點。雖然微博上的信息具有碎片化的特征,表面上看來,意見領袖的聲音容易被海量的信息所淹沒,用戶是在一個相對寬松和分散的環境下傳播信息,但是這并不代表微內容的信息對一個事件的發生和發展沒有作用。相反,在微博傳播的環境中,意見領袖既維持了一定的權威性,也表現出一定的親和力,改變了傳統環境中公眾仰望意見領袖的局面,微博強化了分散信息的組合和集中,微博上的意見領袖除了具有網絡媒體的特征外,在微博傳播中,具有信息傳播的蒲公英效應,即人人都可以利用短小便捷的發布方式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在一個社會熱點的事件中成為意見領袖。微博輿論在輻射范圍廣的情況下,又遵循“適應法則”。當意見領袖發布一個話題時,這個話題像蒲公英的種子一樣向外界散播出去,每一朵蒲公英的種子離開母體后,若找到合適的土壤,就會生長,開花后又會形成多個蒲公英向外擴散,如此循環往復,將信息先后輻射到各個角落,以達到增強意見領袖影響力的作用。如果某個議題蒲公英遇到合適的土壤,能引起他人的興趣,他人可以通過轉發和評論功能,讓種子生根發芽,自主地選擇評論、轉發出去,而他的粉絲也會看到這個話題和評論……只要議題受到足夠的評議和討論,這個循環就會一直持續延伸,關注的人數越來越多,輿論所生長的土壤越肥沃,效果越好。被轉發的微博又會形成蒲公英進行裂變式的傳播過程,使話題得到最大限度的傳播,而最早發布話題的人所要表達的信息和觀點,也傳達到世界的角落,意見領袖的影響力得到了提升。而如果話題傳遞出去,沒有遇到合適的土壤,即話題不能引起粉絲和其他用戶的關注,就會在信息中掩埋、消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