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研究成果的轉化 在新聞領域,對創傷報道的認識最先進入大學新聞學教育視野,此后開始在在職新聞記者中開展培訓。1994年華盛頓大學傳播學院率先創辦了新聞與創傷項目,以便所有新聞學研究生都能了解創傷并思考如何采訪和描寫受害者而不對他們造成更大傷害。在工作坊項目中,學生要學習創傷及其癥狀、采訪扮演成正在經受創傷的演員,并學習如何處理自身的壓力。在職新聞工作者可以通過參加短期培訓、研討班、新聞編輯室的現場短會來了解和學習創傷報道,此外,還可以通過角逐達特獎或爭取奧克伯格學術獎金來提高認識和實踐能力。 美國的一項研究評估了近年來接受過創傷性報道訓練的新聞學畢業生在工作中遭遇創傷性事件時的效果,結果表明,所有畢業生均認為創傷訓練對于新聞專業學生來說是有價值的練習,他們還建議為新聞工作者自身的創傷提供更多專業化支持。[10]而在英國,研究者發現,在與主編和教育者們交談時,創傷及其對新聞工作者福祉的潛在影響如今顯然受到了過去前所未有的關注。“在過去幾年,BBC、澳大利亞的ABC、路透社都開展了雄心勃勃的項目,對新聞人員進行創傷意識訓練。15年前,新聞編輯室會嘲笑新聞工作需承擔心理風險的提法。如今,這種態度還未完全消失,但是已經日益少見了。”[11]可見,創傷報道這個交叉學科的興起對新聞實踐起到了重要而積極的指導作用。 在我國,汶川地震以后新聞界對災難性報道的研究成倍增長,但是總體來看,關注的角度比較宏觀,無論是理論認識還是經驗總結都未能形成系統和合力,而對家庭暴力、自殺、車禍、性暴力等日常創傷性事件的報道研究更是少之又少。美國的相關研究,值得我們深入思考和有選擇地學習。 參考文獻: [1]Mark Brayne,Trauma &Journalism: A Guide for Journalists,Editors and Managers. [2]http://en.wikipedia.org/wiki/Traumatic_event. [3]利昂·納爾遜·弗林特.報紙的良知[M].蕭嚴,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63. [4]Roger Simpson &William Cote,Covering Violence:A Guide to Ethical Reporting About Victims &Trauma,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New York,P1-2. [5]http://dartcenter.org/history. [6]http://gradworks.umi.com/32/59/3259762.html. [7]Suffering in Silence,Columbia Journalism Review,March/April 2009,P46. [8]新聞自由委員會.一個自由而負責的新聞界.展江,等,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9]2005年Dart獲獎報道《底特律自由報》的系列報道.底特律殺人案:暴力的回聲.www.dartcenter.org. [10]http://eric.ed.gov/ERICWebPortal/search/detailmini.jsp?_nfpb=true &_&ERICExtSearch_SearchValue_0=ED434372&ERICExtSearch_SearchTyp e_0=no&accno=ED434372. [11]Cavin Rees,British Journalism Review,Vol 18 No. 2,June 2007,P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