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摘要】本文試圖以鮑德里亞的消費社會理論為視角,通過視覺上物的豐盛和意義的完備來全新解讀電影首映式的電視化現象,電影首映式的電視直播通過視覺修辭策略激發受眾的情感共鳴以刺激受眾的觀影需求,最后借鑒達拉斯·斯麥茲的“受眾商品論”來豐富電影首映式電視直播的消費內涵,從而對電影首映式的電視直播進行進一步的分析和定義。 【關鍵詞】首映式;電視直播;消費社會;視覺修辭;受眾商品論 近年來,電視熒屏上節目花樣不斷翻新。其中,電影首映式的直播使得各大衛視群雄逐鹿。北京衛視、江蘇衛視、安徽衛視等相繼對各電影進行了首映直播,央視六套的《首映》以固定欄目的方式對電影進行首映式的宣傳。隨著電影首映式以直播的形式登上熒屏,它不再是電影主創人員簡單的慶功、殺青、與觀眾見面,而是以新的豪華的包裝形態、炫目的儀式呈現給觀眾,以確立一種“共同在場”的群體認同,讓不曾謀面的觀眾進入儀式的盛宴之中,引發觀眾的收視期待。 我們在欣賞一種新的電視節目形態的時候,也應當對其進行理智深入的探討和分析,本文試圖通過鮑德里亞消費社會的視角,結合達拉斯·斯麥茲的“受眾商品論”來對這一媒介現象進行梳理。 界定:電視直播,意義更加完備 約翰·費斯克認為,儀式就是“組織化的象征活動與典禮活動,用以界定和表現特殊的時刻、事件或變化所包含的社會與文化意味”[1]。電影首映式是電影首映舉行的儀式,屬于電影宣傳的內容。在首映式中,電影的主創人員都會出席,還會與觀眾進行互動。電影首映式的初衷是為了慶祝電影順利拍攝而進行的慶祝活動,借助電影首映來表達電影主創人員對于電影的某種情感。酒香也怕巷子深,在傳媒如此發達的今天,宣傳對于電影尤為重要。隨著電影營銷手段的不斷豐富,電影首映式逐漸承擔起了宣傳電影重要陣地的責任。 當今社會,儀式有多種表現形式,傳播也有多種媒介形態,作為儀式傳播的電影首映式的電視直播,本質上是一種運用符號交流系統進行社會溝通的象征儀式。從電影首映式登上電視直播舞臺的那一刻起,其能指和所指便開始發生了微妙的變化,這一儀式化的行為開始有了更多的意義。它不再是一個簡單的慶功儀式,同時還是一檔電視節目。這種電視節目包裝下的典禮儀式成為視覺文化的消費品。這種儀式的功能不僅僅是組織間的典禮,它除了表達對精神的膜拜外,還成為一種具有展示性的、可以由眾多觀眾圍觀的行為表演。從這個意義上來看,能指和所指的關系被撕裂,并隨意地拼貼起來,構成了五顏六色的符號消費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