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摘要:本文以《衛報》利比亞戰爭報道為研究對象,通過對研究樣本的內容分析,試圖探討在當代國際干涉的戰爭中,媒體是如何建構戰爭的合法性。通過分析《衛報》建構對這場戰爭“合法性”的內容建構,本文發現《衛報》在建構戰爭“合法性”的過程中,客觀公正、新聞專業主義的價值觀被弱化,而政治價值觀以及人文價值觀被強化,需要警惕這樣的價值觀念因為其具有的普適性而被大眾所接受。 關鍵詞:利比亞戰爭;“合法性”;《衛報》;媒體建構 一、引 言 戰爭有其合法性嗎?自二戰以后,論及戰爭合法性,是指合法使用武力,其合法性來源于國際法中的規定,即《聯合憲章》規定對主權國家發動戰爭的三種例外的情形,即民族解放、安理會采取或授權的軍事行動、自衛。也因為有這三個例外,在世界經歷二次世界大戰的傷痛而達成禁止武力的當代社會,多國主要是西方大國針對一國(地區)的軍事干涉成為當前戰爭的一個特殊形態,在這個過程中,合法性的宣傳成為了重要的輿論導向,而媒體則在這個過程中扮演著關鍵的角色。生活在一個李普曼所謂的“擬態環境”中,媒體為大眾建構了一個社會真實,大眾以媒介真實為基礎建構腦海中的世界圖景,因此媒體也為我們建構了一場戰爭的“合法性”。在過去的2011年,利比亞戰爭成為距離我們時間最近的一次局部戰爭。這場因2011年2月16日在利比亞國內爆發的反對卡扎菲的游行示威演變而成的利比亞國內反對派、國外聯軍與卡扎菲政權的戰爭,聯軍將介入這場戰爭的行為宣稱為一場合法的人道主義干涉。 本文以英國《衛報》為研究媒體,通過《衛報》官網,以“卡扎菲”(Gaddafi)為關鍵詞搜集2011年2月16日至2011年10月20日刊在《衛報》報紙上的報道,共224篇?;趯?24篇報道的內容分析,試圖探討當代國際干涉的戰爭中,媒體是如何建構戰爭的“合法性”,在此基礎上,探討《衛報》在建構戰爭“合法性”的過程中秉持的價值觀念。 二、《衛報》利比亞戰爭“合法性”建構 通過報道主題與報道時間的交叉分析發現,在所有樣本中,2月16日至3月19日,《衛報》的報道主題量居前三的分別是卡扎菲及其支持者通過暴力與非暴力方式維護權利統治、反對派的失利與求助國際社會、利比亞人民的苦難;3月20日至6月26日,居前三的報道主題是卡扎菲及其支持者通過暴力與非暴力方式維護權利統治、國際社會采取軍事行動以及軍事行動目標分析、利比亞人民的苦難;6月27日至10月21日,居前三的報道主題是卡扎菲的處境與出路、卡扎菲及其支持者通過暴力與非暴力方式維護權利統治、反對派及其支持者的勝利,同時利比亞人民慶祝勝利、重建家園與之前兩個階段相比,也占據較大比例。從三個時間段的主要報道主題來看,《衛報》對這場人道主義干涉建構的邏輯是隨利比亞動亂形勢的發展而鋪展的:卡扎菲政府在利比亞實施非人道行為,人民遭受苦難,因為保護平民是國際社會義不容辭的道義,所以國際社會必須進行干涉,最后的結果是,以卡扎菲政府倒臺表明非人道行為被制止,人民慶祝勝利、重建家園?;谶@個邏輯,《衛報》主要從三方面來建構聯軍發起這場戰爭的合法性:建構一個負面的領導人形象——卡扎菲;建構一個合法的干涉目標——保護平民;建構一個有效的干涉結果。 (一)建構一個不合法的領導人——卡扎菲 按照心理學的說法,人類在面對一場沖突的時候,本能地會首先分出一個正反方來,就像孩子看電影,先要有一個概念,分出好人壞人,然后帶著感情和傾向去繼續下面的觀看。在建構這場人道主義戰爭的重頭戲碼中,《衛報》首先為我們建構了一個不合法的戰爭反方,并且這個反方被簡化為個人——卡扎菲。在本文選取的樣本中,對于戰爭的雙方,反對派和聯軍的稱呼分別是反對派(rebels)和北約(NTO)、聯軍(allies),戰爭的另一方不是利比亞政府,而是卡扎菲或者是卡扎菲政府、卡扎菲軍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