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2011年4月,人民網研究院成立,機構致力于對數字化傳播規律、社會輿論形成規律、媒體經濟發展規律的研究,強調從宏觀角度研究網絡媒體的發展。時隔一年,2012 年3 月,新華網新媒體實驗室揭牌,成為繼人民網之后在網站內部設置研究機構的又一案例,對于國內新聞網站的發展有一定的啟示。 其實,早在2002 年,千龍網就已設置研究院,但至今恐怕已逐漸被業界淡忘。作為新媒體的智囊機構,研究院設立的目的和初衷究竟有哪些,在十年前的互聯網環境下,千龍研究院具有很多類似于微軟、Google 等國外企業的研究機構的發展理念,有很多值得借鑒和深思的做法。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怎么認識和駕馭好互聯網的內在規律是當事者必須思考的問題。互聯網從Web1.0 到Web2.0 的發展,也從根本上決定了要淘汰以往以傳統媒體運作方式存在的那些市場主體。因此,目前互聯網企業特別是新聞網站的研究機構扮演的或許是“探路者”角色,它要試圖回答涉及企業發展的短期、中期甚至是長期的問題,為其指明方向和出路。 作為新聞網站的領航者,人民網和新華網已經在悄然之間發生很多變化,研究機構的設置便是一個信號。而記者在采訪中也發現,專門剝離出的研究機構其實是企業發展壯大后的衍生體,它符合一貫以來的市場規律。作為市場主體,新聞網站除了是傳統意義上的網絡媒體,它更是借助互聯網搭建的平臺,技術是引擎,市場和用戶以及服務理念是其傳動系統。 “千龍模式”與千龍研究院 “當初千龍網是作為各地新聞網站的一種模式出現,因此叫‘千龍模式’,也就是整合當地新聞媒體的資源,集中力量辦一個網站。”千龍研究院院長、千龍網前總裁周科進對本刊記者這樣解釋“千龍模式”的由來。由于某些原因我們的采訪地點選在了新浪的所在地——中關村聯想大廈,而話題卻是十年前的一段關于新聞網站研究機構青澀起步和大膽嘗試的經歷。 回顧我國互聯網發展的短短十幾年歷史,十年前作為北京門戶的千龍網曾經有過短暫的輝煌。而作為網絡媒體的企業研究院,千龍研究院更是國內第一家,成立那年是2002 年。提到千龍研究院,周科進回憶起當年很多值得稱道的做法和嘗試,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口中的一人、一物、一刊。 一人,就是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研究中心主任梁春曉。“當初梁春曉是千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主要從事發展方向研究。”周科進回憶起這位如今在互聯網圈子特別是電子商務領域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時這樣描述,他感嘆“那時同行愿意傾聽千龍研究院的聲音,那個場面是非常火爆的”。而梁春曉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也說,當初的千龍網“具體做法上有不錯的嘗試,有專門機構研究戰略、研究商業模式、研究網站的產品,但體制和模式有所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