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隨著網絡技術的高速發展,從2010年至今,中國微博用戶呈現爆炸式增長。目前提供微博服務的網站已達50多家,微博用戶超過3億,并仍在持續快速遞增。中國傳媒大學網絡輿情研究所通過對2011年上半年1000多起網絡熱點事件進行量化分析發現,18.8%的網絡熱點事件源于微博。與此同時,通過微博表達個人訴求和傾向的人群正在擴大,目前新浪微博粉絲數過千萬的微博賬號有數十個,過百萬的微博賬號數百個。騰訊微博過千萬粉絲數的微博賬號也已超過20個。微博這種以個人為單位的自媒體正在中國社會發揮出越來越大的影響力和沖擊力,并不斷延伸至社會每個角落。
一、微博對重大社會事件傳播引導的非理性隱憂
微博是一面鋒利的雙刃劍,負面作用也不容小視。由于微博的匿名開放性、低準入門檻、低傳播成本、以及碎片化信息的特征,在重大社會事件的傳播過程中,常常表現出非理性的負面作用,成為情緒型的輿論場。盡管BBS、QQ等網絡傳播媒介以及傳統媒體在傳播過程中也不時表現出非理性的負面作用,但縱觀近年來各種重大社會事件傳播情況,微博在傳播引導中的非理性隱憂顯然最具典型,表現方式也最多樣。
1.虛假信息
從新浪微博官方辟謠機構的數據來看,從2010年11月到2011年8月,經他們查證后處理的謠言就近萬條。微博上大量信息沒有可靠信息源,有些人為了博取粉絲,有些人為了利益目的,有些人以謠傳謠……使微博成為制造虛假信息的溫床,成為偽劣信息的集散地。不僅于此,由于微博在重大社會事件發生的第一時間便開始傳遞信息,往往先于傳統媒體,也往往成為人們尋找和查證信息的源地。人們在傳播中極容易加入評價觀點或將原先的信息修改再做宣傳,使信息傳播更加危險和不可控制,甚至制造恐慌,影響穩定。如2012年2月底和3月12日,福建省南平市發生兩起命案,微博上大量轉發著兇手殺人后“開腔取內臟”的謠言,兩起刑事案件給社會上許多不明真相的群眾造成極大恐慌,也給警方的偵破工作帶來困擾。最終,公安部門澄清事實,傳播謠言者也受到了治安處罰。
2.真假難辯
由于微博的開放性和匿名性,往往同一主題會有截然相反的內容和意見,造成信息真假難辯或真假混雜。這些流言利用一個確實存在的事件,在敘述中夾雜虛假的信息,使得各種“黑幕論”快速彌散,這種真假難辨或真假混雜的信息所產生的影響最難以預測。特別是一些虛假信息往往由匿名者發出,經過實名者或官方微博轉發,出于對實名者和官方微博的信任,信息被當做經過證實而加速傳播,從而造成更大的負面影響。
3.傳播干擾
2012年1月18日晚10點左右,福建省福州市津泰路一名男子持刀劫持一女孩,警方包圍現場后談判專家和狙擊手前來增援。現場博友紛紛用手機拍照參與微博直播,警方行動戰術、狙擊手和談判專家進場時間、槍械信息等被公布于網上。所幸經過警方談判兇犯主動棄械投降。試想,如遇到悍匪,獲知這些信息也許就會狗急跳墻、鋌而走險,給人質帶來無法預測的危險。
4.情緒話語
情緒話語,往往強化觀點而缺少論證,對公信力有強大沖擊力,會污染社會和諧的環境。尤其匿名發布的情緒話語更無須承擔任何責任,亂丟情緒垃圾,造成微博里罵聲一片,客觀理性的意見往往受到忽視或蔑視。以郭美美事件為例,搜索微博,如“紅十字會的經理身家居然如此富有,不由得讓眾網友起了猜疑,我們捐給紅十字會的錢到哪去了?”、“在中國,做慈善難,讓人做慈善更是難上加難,特別是經過‘郭美美’等一干人等打著慈善的旗號,干著名利雙收的勾當之后。中國的慈善事業更是遭到了撼動根基的損害,可謂‘貽害無窮’!”情緒話語表現比比皆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