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在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強化輿論監督的社會調整功能越來越重要。筆者認為,在社會轉型期,在新聞機制、體制創新之中,運用批判、引導并重的手段,調節、疏導社會心態和社會意見,是強化輿論監督的社會調整功能最有效的方法。
社會需要輿論監督發揮調整作用
當前,我國正處在社會轉型時期,社會各個領域都在發生著深刻變革。我國社會經濟成分和經濟利益格局的多樣化、社會生活方式的多樣化、社會組織形式的多樣化、就業崗位和就業形式的多樣化、新聞傳播方式的多樣化,導致了社會思潮和意識形態的多樣化。這個時期,一些人對一些社會現象不解,甚至產生困惑。有的缺乏回報社會的意識,缺乏同情心、感恩心;有的浮躁情緒嚴重,不注重實際;有的只注重短期效益,不愿意做長遠打算;有的被眼前的成績所迷惑,看不到發展中的問題……
在思想意識形態多元化的態勢下,黨的新聞輿論監督部門充分發揮輿論監督的社會調整功能,對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構建和諧社會有著重要作用。引導全社會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重要保證是社會的需要,是新聞工作者的神圣責任,也是新聞戰線當務之急的重要任務。
人是社會組成的基本細胞,和諧社會的目標能否實現,最終取決于人,取決于人的理念思維、心態和言行。而運用批判、引導并重的手段,發揮輿論監督的社會調整功能,不僅能起到教育人、引導人、鼓舞人、鞭策人的作用,更能做到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幫助人。能幫助人們在繁復的社會現象中進行正確的選擇和判斷,解決意識形態中對社會上真實與虛幻、先進與落后、正確與錯誤、被動與主動等方面的認識,調整心態,從心理上、態度上和行為上與和諧社會的構建要求相適應,積極投身建設和諧社會的事業中。
怎樣堅持批判、引導并重的調整功能
在現階段,輿論監督的社會調整功能就是要大力弘揚和培育偉大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確立和鞏固國家的社會理想,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凝聚人心,同心同德構建和諧社會。如何才能充分發揮輿論監督的社會調整功能呢?在新的歷史時期,《新鄉日報》的實踐證明,在具體方法上,運用批判、引導并重的手段,調節、疏導社會心態和社會意見,是一個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新聞媒體以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和高度的政治責任心,通過否定、批判、摒棄、引導等方法,建立起肯定、保護、堅守的社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構建和諧社會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
強化輿論監督的社會調整功能,《新鄉日報》的做法是:正確地開展新聞批評,大膽抨擊社會不良行為和丑惡現象,匡正時弊,弘揚正氣;著眼于社會熱點、難點問題,高度關注民生,反映人民群眾的心聲;在批判的基礎上搞好正確的引導,著力化解矛盾,關注對普遍性社會問題的疏導。
在批判的基礎上搞好正確的引導,就要承認、鼓勵、協調不同群眾間的利益關系,本著發展好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提高群眾生活質量的目的,立足于與人為善,著眼于化解矛盾、解決問題,促進社會和諧發展;要立足于消除負面影響,引導輿論,促進工作。要告訴讀者哪些是錯誤的,是不能做的,是應當制止的;更要告訴讀者,哪些是正確的,是有益的,是應該提倡的。我們要以建設性的態度、以幫助的態度搞好輿論監督。因此,輿論監督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是實現批判中的引導。決不能為了吸引眼球而放大矛盾、激化矛盾,導致不良社會心態的產生。
在輿論監督的引導中,要把握六項原則
在實踐中,本人認為搞好輿論監督的引導,應著重把握六項原則:
一、全面解讀重要時期國家出臺的方針、政策和地方出臺的法規,解決好群眾最為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對當前一些地方出現的物價上漲、住房難、上學難、就業難等問題,做好政策的解讀和延伸,讓各項方針、政策和措施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二、解決好各類矛盾,引導讀者向正確的方向邁進。和諧并不是否定矛盾、排斥矛盾、漠視矛盾,而是要正視矛盾、分析矛盾、解決矛盾,在解決矛盾中求和諧。新聞輿論監督的社會調整功能就是要在調整中解決矛盾。
三、釋疑解惑,調整心態。對群眾產生的某些偏頗情緒,要耐心地解釋,消除其疑慮或不滿。如怎樣看待政府體制、城鄉體制、醫療體制改革等體制的創新和工作,怎樣看待個別干部的貪污腐敗問題等社會現象。
四、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因時制宜,以群眾關心、政府重視、具有普遍意義的問題為抓手,批判和引導并重,使監督報道真正發揮調整社會心態的功效。如在批評的基礎上,引導有關部門在行政執法中,嚴格依法辦事,做到公開、公平、公正;引導群眾在法律程序中反映個人的合理訴求。
五、在批判和引導中,要注重掌握好各項方針、政策,圍繞當地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發揮社會調整功能。必須始終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堅持幫忙不添亂,堅持服務經濟、服務社會、服務大局、服務群眾的原則。
六、真正把監督權交給人民群眾。新鄉日報社在每年的年初,將各行政部門所做的工作特別是民生方面的工作,在報紙上進行公開承諾,接受群眾監督;年底時,再將各行政部門已做的工作在報紙上公示,接受群眾評判。這種辦法能進一步提高辦事機構的透明度,也讓群眾對有關部門的工作了如指掌。
批判和引導在調整心態中的作用
堅持用批判和引導的方法調整社會心態,是新聞媒體強化輿論監督的重要手段。其作用有五個方面:
一是在針砭時弊、批判謬論的同時,讓群眾理解、支持改革發展的措施,化解民眾對國家與社會的矛盾心理,理順情緒,自覺維護社會穩定。每一個公民不同的心態,對構建和諧社會都有不同的影響。因此,用批判和引導的方法解決好公民的思想認識問題,努力使每一個公民在良好的環境中,以積極的心態、健康的心態、向上的心態、平和穩定的心態投身到和諧社會建設中去,是新聞媒體強化輿論監督的首要任務。一方面通過揭露批判各種丑惡的現象,起到凈化社會環境、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作用,形成扶正祛邪、懲惡揚善的良好社會環境;另一方面,通過正確的引導來促成解決一些問題,從而緩解群眾的尖銳情緒,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化不利因素為有利因素。凝聚力量,激發熱情,同心同德做好工作。
二是促使各項政策在輿論監督下得到有力的貫徹落實,真正實現好、維護好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運用有效方法,開展民意調查,進行必要的討論,是媒體調整社會心態的必要手段。新聞媒體利用媒介這個特殊的載體,為群眾搭建一個思想交流和溝通的平臺,讓群眾將自己的意見、建議和利益訴求充分地表達出來,為政府新政的實施提供一個依據和參考,讓政策的實施更具科學性、針對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三是幫助公眾正確理解政府的政策、措施,強化心理疏導。每個公民對各項政策和措施都有知情權和參與權,而受傳播手段和個人素質等因素的影響,對政府出臺的一些政策特別是有關民生的政策和措施,有些公民往往會因理解得不透徹、不準確或不全面而產生誤解,甚至產生抵觸情緒。新聞媒體調整社會心態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以群眾的熱門話題為切入點,做好熱點引導工作,著力回答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對社會意見、社會心態加以疏導和調控。新聞媒體運用輿論平臺,闡述前進中的有利條件和不利因素,回答干部群眾的思想和實際問題。實踐證明,通過正確的溝通和引導,不僅能起到釋疑解惑、排解社會不良情緒、消除不和諧因素的作用,還能統一思想、最大限度地調動廣大群眾積極投身改革發展的活動中。
四是監督各地區、各部門特別是行政執法部門,在制定政策、開展執法活動中,更加關注民生。新聞媒體利用其話語權、公信力和影響力,充分發揮其監督功能、指導功能、引導功能、服務功能,能夠推動政府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進程,并使其在開展各項工作中,更加切合實際、更加科學規范、更具人性化。
五是引導和促使有關部門及時發現問題、及時糾正錯誤,給群眾一個滿意的答復。對一些領導重視、群眾關注,又普遍存在的問題,開展客觀的批評性報道,讓其盡快改正工作中的失誤,是對群眾的高度負責、對有關部門的支持和愛護,也是新聞媒體的職責所在。
調整社會心態是當前一項重要的、長期的、復雜的和艱巨的工作。新聞戰線要進一步增強責任感、使命感、時代感和緊迫感,以黨和國家的政策法規為準繩,以群眾的呼聲為出發點,用批判和引導的方法強化輿論監督,關注黨委、政府工作的重點,關注社會問題的熱點,關注群眾生活的難點,把重點工作報道好,難點問題反映好,熱點問題引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