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有償新聞”、“有償不聞”乃至“新聞敲詐”問題,一段時間以來,飽受社會詬病。相對來說其在行業媒體中表現得更為突出,解決這個問題,行業媒體加強管理是最主要抓手,因為這項工作的成敗,直接關系到一個媒體的生存和發展。 行業媒體成有償新聞重災區 所謂“有償新聞”是指新聞機構或新聞工作者以收取錢物為條件刊發(播出)的新聞報道。是一種違反新聞職業道德的腐敗行為。“有償新聞”的實質是受賄,是以權謀私。“新聞敲詐”是指新聞機構或新聞工作者濫用新聞監督權力,從不情愿的人或機構手中索取錢物。“有償不聞”是指新聞從業人員在履行輿論監督職責的過程中或者是借輿論監督之名,接受或變相接受被監督方的賄賂而使輿論監督活動中止或改變的行為。有償不聞的實質是新聞敲詐。 行業媒體是“有償新聞”、“有償不聞”和“新聞敲詐”的重災區。2002年山西繁峙礦難“封口費”事件,2008年7月河北省蔚縣李家洼煤礦礦難“封口費”事件,2008年山西霍寶干河煤礦“封口費”事件,在這些事件中,行業媒體的記者占據了絕對多數。如河北蔚縣“封口費”事件中被懲處的10名從業人員隸屬于8家新聞單位,其中有6家屬于行業媒體;山西霍寶干河煤礦“封口費”事件中5名涉案人員有4名屬于行業媒體。2011年,199家記者站被依法處罰,相當一部分是因為“新聞敲詐”和“有償新聞”,這其中,行業媒體占了相當大的比例。 “以錢為本”滋生“兩有一敲詐” 行業媒體為什么會成為“有償新聞”、“有償不聞”和“新聞敲詐”(以下簡稱“兩有一敲詐”)的重災區呢?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經濟利益的驅使。與其他新聞媒體不同,行業媒體趨利性更強,這主要是由于絕大部分行業媒體辦報、辦刊經費有限,主管主辦單位經費支持力度不大甚至沒有經費支持,更多地靠自己在市場上競爭,部分媒體因而采取不正當的獲利手段,有的甚至不顧黨紀國法;二是管理混亂,以“錢”為本。有些媒體或明或暗地給采編部門、播報部門及其人員下達創收指標,有的媒體專門設立有償專版、有償播報板塊等,有的媒體將專版、專欄承包給社會人員經營,有的給記者站下達經營指標等;三是部分從業人員素質不高。不僅新聞業務素質不高,更重要的是新聞職業道德素養低下,職業榮譽感淡化,理想信念、甚至連起碼的社會誠信都缺失。 行業媒體進行“兩有一敲詐”的行為方式很多,有人曾經將其歸納了十幾類,但概括來講,其主要表現有以下幾種:一是記者收受紅包、有價證券、禮品等;二是收取新聞刊、播費,即有償提供版面和播出時段,比如“形象展示”、“專題專版”之類的欄目,打著寫人物、寫產品、寫風光、寫縣、市、鄉、村的名義,實質上都是以金錢換版面刊登出來的;三是以新聞報道的形式給某些企業單位或經營者個人做廣告;四是媒體給采編人員下達創收指標,從而使有償新聞堂而皇之地成為經營創收手段,如轉讓刊號、有償組版、聯辦節目;五是某些中介、公關公司以營利為目的,非法運作新聞;六是以“曝光”、發“內參”等迫使企業、機構或經營者拿出錢物“資助”媒體或給記者“好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