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現代人的生活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媒體所包圍。早上通過電視看早間新聞,通過車載電視了解最新資訊;中午外出吃飯用手機聊天、看手機電視;晚上回到家全家一起看電視劇……這也許是大多數人媒體生活的寫照。今天,三網融合背景下,媒體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媒體該如何應對?這個問題值得業界探討。 數字化改變媒介環境 數字化改變傳媒生態,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觀眾收看電視的渠道多元化。目前,用戶如果想收看一檔節目,可以通過互動電視(IPTV)、互聯網電視收看,也可以通過網絡視頻、有線數字電視、地面無線數字電視、直播衛星、CMMB、手機等方式收看。數字技術的高速發展,使用戶選擇空間更大,也催生了大量新型媒體形態。互聯網視頻以及移動智能終端已經成為重要的收看渠道。截至2011年12月,我國已經有1.19億3G用戶,1.15億寬帶接入用戶。在此基礎上產生了586家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持證機構,為全國4.85億網民提供音視頻內容服務。互聯網音視頻及基于此的移動終端音視頻已經成為重要的收視渠道。 互聯網視頻如雨后春筍般成長。近年來,互聯網視頻網站發展迅猛,互聯網視頻已經突破了版權和網絡帶寬的束縛,服務日趨成熟,用戶數量迅速增加。運營上,互聯網視頻網站強強聯合,如優酷與中影合作,迅雷與華誼合作。同時,互聯網視頻網站也對內容進行投資,自制內容增多。 數字化帶來電視消費的變化。電視數字化是一項國家戰略。經過多年的發展,中國有線電視數字化進程取得了顯著的發展,數字化程度已超過40%,有線數字電視用戶突破9000萬。目前模擬電視向數字化的整轉已完成44%,這種整轉計劃將于2015年完成。數字電視擁有“融合、交互、多業務”的特點。電視數字化所衍生的視頻點播、時移、錄制、電視支付、信息服務等功能,正在逐漸改變大眾電視消費的習慣。 數字電視帶來用戶消費習慣的變化。隨著數字化的推進,數字電視網絡承載的電視頻道和節目內容更加豐富,電視觀眾收視行為近幾年發生了明顯而深刻的變化。雖然觀看電視節目仍是數字電視用戶主要的消費方式,但觀看點播節目的用戶比例隨著雙向用戶的增多而不斷上升。同時,觀眾花費在電視直播頻道上的總體收視時長成上升趨勢。如杭州觀眾平均每戶每天收視時長較三年前增長近1小時,由2008年的5個半小時增至現在的6個半小時。與2008年相比,當前觀眾全天收視習慣也有明顯變化,尤其在午間及晚間變化更明顯。 在美國,傳統電視收視時長、互聯網視頻收視時長、移動終端收視時長都在增加,而且互聯網視頻收視時長及移動終端收視時長增加更快。與2010年相比,互聯網視頻收視時長增加了14.7%,移動終端收視時長增加了19.8%。2011年2季度,美國18歲以上人群每周收視時長增加40分鐘。18歲以上人群的收視時間在增加,2011年與2010年相比每周收視時長均增加了40分鐘。這表明,電視即使在互聯網發達的美國,重要性仍然沒有降低,仍然是主要的收看渠道。 優質內容正成為播出渠道爭奪的核心資源。如2011年7月,搜狐視頻以3000萬元拿下98集新版《還珠格格》網絡獨家播映權;2011年華數傳媒以1100萬元取得《新亮劍》的新媒體獨家首播權,與浙江衛視同步播出。這些表明,未來媒體在內容產品這一核心資源上的競爭將更加激烈,而且資本將在這一競爭中起到決定性作用。 從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電視仍然是最主要的收視渠道;觀眾趨向個性收視,不再滿足于你播我看的線性收看方式;以互聯網以及智能終端為代表的新媒體正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優質內容關注傳統電視的同時,迅速向新媒體渠道擴展;資本在稀缺優質內容的歸屬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內容和渠道的結合越來越緊密。(來源:《傳媒》雜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