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 朱繼東 李曉梅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簡稱《決定》),明確提出要“發展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并從實施網絡內容建設工程、支持重點新聞網站加快發展、廣泛開展文明網站創建、加強網絡法制建設等多個方面進行了詳細部署。筆者結合調研情況和工作實際,總結、提煉了發展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需要加強、警惕的幾個方面,總結歸納為“六項基本原則”,這對于保證網絡文化發展的正確方向,使改革不走錯路、少走彎路,真正實現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有著一定的借鑒意義。 堅持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警惕“去意識形態化”等觀點誤導 意識形態是一個國家生存發展的靈魂,馬克思主義是社會主義國家意識形態的旗幟和靈魂,也是無產階級執政黨鞏固執政地位的強大思想保證。由于文化產品所具有的“內容意義”和意識形態特性,堅持正確的改革方向無疑是第一位的,也是改革成敗的關鍵。當今世界,不同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鋒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頻繁和激烈,隨著國際局勢的發展變化,文化領域已經成為政治斗爭和意識形態較量的一個主戰場,“去意識形態化”、“意識形態多元化”等噪音不斷。加強網上思想文化陣地建設,已經成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迫切任務。這就要求我們認真貫徹積極利用、科學發展、依法管理、確保安全的方針,加強和改進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加強網上輿論引導,唱響網上思想文化主旋律。 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運用文化引領前進方向、凝聚奮斗力量,面對嚴峻現實,我們在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中必須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原則,堅持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堅持政治家辦網,不為錯誤的思想觀念提供傳播渠道。 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中心的價值自信,警惕“普世價值”論等陳渣泛起 核心價值體系是一個社會意識形態的主體和靈魂。當代意識形態的沖突有很多制度化因素,最大的莫過于突出了核心價值觀的較量。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把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擺在突出的位置,實踐證明,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是構筑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精神基石,是維系社會和諧與進步的基石,是“民族之根”、“興國之魂”、“強國之本”,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方向。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網絡事業的深入發展,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人們的思想觀念空前活躍、價值取向日趨多樣。尤其是近些年來,境內外某些機構、個人和媒體打著解放思想、適應經濟全球化、學習先進文化等旗號,用“話語平移”的手法把“民主社會主義”、“新自由主義”、“普世價值論”、“歷史終結論”等非馬克思主義甚至反馬克思主義的思潮引入中國并力圖在實踐上推廣,其中以“普世價值”論最具代表性和迷惑性,并且在網絡上頗有市場。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把資本主義文明看做是不可超越的終極存在,是“普世價值論”熱播者的意識形態前提;把當代中國的改革開放納入資本主義世界文明的軌道,是他們熱衷傳播“普世價值論”的根本目的。 《決定》提出“以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任務”,要求我們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全過程,貫穿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各領域,體現到網絡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各方面,融入到網絡文化生產方式的各個環節當中。使網絡文化生產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傳遞過程,網絡文化產品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載體,網絡文化消費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滲透過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