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如何打造精品科普期刊 ——《艦船知識》創新辦刊之路 記者 畢磊 今年3月,第二屆中國出版政府獎期刊獎頒發,在獲獎的20種期刊中,有兩個科普期刊引人注目,一個是《中國國家地理》,另一個是《艦船知識》。作為一個專業性很強的期刊獲此殊榮,《艦船知識》這個團隊有什么辦刊秘訣?他們究竟有什么不同凡響之處?帶著這些疑問,本刊記者到《艦船知識》雜志進行了采訪。 《艦船知識》創刊至今已有32年歷史。32年來,是這本雜志讓無數軍迷讀者與變幻詭譎的海疆風云緊緊地聯系在一起;是這本雜志激發了一批又一批的艦船愛好者投身我國海防建設,筑起海疆的鋼鐵長城;在國際輿論對中國南海爭端、中國航母下水等重大事件看法不一,各種媒體發出不同聲音之時,是這本雜志推出一組組扎實有力的文章,讓無數發燒友有了一個理性的判斷。 32年來,《艦船知識》辦刊歷程是中國期刊界的一個傳奇。面對新媒體的沖擊,當業界對科普期刊闖市場心存疑慮時,《艦船知識》靠內容為王取勝,靠發行贏得市場,期刊月發行量曾達40萬冊,在科普期刊陣營里,獨占鰲頭,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歷史:32年不懈探索 《艦船知識》雜志創刊于1979年,由徐向前元帥題名,現由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主管,中國造船工程學會、中國船舶工業綜合技術經濟研究院主辦,是以傳播國防科普知識、增強國防意識為主旨的,我國大陸報道世界和我國海軍方面最具權威、發行量最大的軍事科普雜志。雜志的發展和品牌的確立經歷了以下四個階段: 一是初始科普傳播階段。《艦船知識》雜志是在“文革”后全國科學大會帶來的盎然春意中萌芽發展起來的。這個時期,該雜志主要著眼于對艦和船等方面的基礎知識介紹,偶爾也會報道一些海戰故事和航海模型比賽的新聞。 二是軍事科普騰飛階段。1990年的海灣戰爭對國防科普雜志來說是個重大的機遇,如果說之前的國防科普雜志更多地關注知識的傳播,那么自海灣戰爭始,在關注科學知識傳播的同時,科普雜志也開始了對時事軍事相關知識的跟蹤和內容挖掘。隨著軍迷數量的激增,有限的軍事刊物成為人們追逐的對象。正是從這一年起,《艦船知識》雜志開始了長足的發展,月發行量曾高達近40萬冊,軍事科普雜志迎來了發展的最高峰。 三是媒體激烈競爭階段。隨著互聯網的興起,國內報紙、電視、電臺等媒體由于市場經濟等因素都在紛紛擴大自己的領地,國防科普雜志在時事和軍事方面的競爭更加激烈。這個時期也是國防科普雜志最為迷茫的時期。 四是打造精品雜志階段。本世紀初以來,由于大環境的變化,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我國周邊海域和海防及其裝備建設。這給該雜志帶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樣辦一份反映我國艦船以及我國海防裝備發展的精品期刊?怎樣將專業性強、閱讀對象相對集中的刊物辦成品牌大刊?《艦船知識》雜志在探索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在這個階段里,該雜志不僅關注艦船科技,也注重時事軍事方面的深度分析,還有對我軍裝備發展和大國謀略方面的探討,從縱向和橫向上,不斷拓展讀者的視野。同時,他們注意提高雜志的專業性和可讀性。為此,他們練好內功,抓好編輯團隊建設,嚴把質量關,注重選題策劃,不斷提升雜志的品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