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朱永紅 樂清日報的“微新聞”開辦兩月有余,已經成為報紙最知名的欄目之一。記者出去采訪,讀者通常會說起近日報紙上哪條“豆腐干”新聞有趣。雖然,我們將模仿微博體的新聞報道文體命名為“微新聞”,但讀者形象地將之稱作“豆腐干新聞”。 而“微新聞”的開辦理由,則非常簡單:因應網絡新聞的挑戰,創新傳統媒體表達方式,解決新聞資源的盡數利用問題。 將各種新聞資源“吃干榨盡” 作為區域主流媒體,樂清日報面臨的情況和其他市場化媒體沒有兩樣。首先是重大新聞資源的缺乏,此外,又面臨另一個困境:一些有趣的小新聞,如果放棄,顯然可惜,但做成新聞,除版面會顯得零碎之外,讀者可能也不會買賬。 事實上,在厚報時代,讀者的閱讀取向非常明顯:要么直奔自己喜歡的版面而去,要么只看頭條。新聞逐條看的年代早就結束了。將那些小事做成新聞,既浪費人力和版面,讀者也不喜歡。甚至,會有讀者打電話來抗議:有那么多需要報道的大事,為什么要登這些雞毛蒜皮的事? 無可諱言,以前此類小文章,其中還有不少是“關系稿”,屬于一些機構或個人的宣傳稿件,讀者多厭棄,作者也不盡心,陷入惡性循環。 以往,不少媒體都在這個泥潭里掙扎。惟一的解決辦法是兩極分化:大的做大,小的做小。說白了,就是放棄小新聞。 將那些被棄置的新聞資源變廢為寶,是創辦“微新聞”的第一初衷。 第二個原因,則是因應新媒體,尤其是網絡的沖擊。面對海量的網絡資訊,紙媒的困境自不必說。通過文本創新,給讀者耳目一新的感覺,適應網絡時代的媒體傳播規律,以微博體來報道新聞,就成為我們試驗的一個突破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