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在創新求變中增強“悅讀”性 ——以金華晚報的實踐為例 □童 飚 范貞洪 在目前激烈的媒體競爭中,紙質媒體受到的沖擊是前所未有的。然而,站在信息化傳播浪潮的風口浪尖,我們認為傳統紙質媒體依然可以大有作為,即在求新求變中,增強新聞作品的“悅讀”性,進一步吸引讀者的注意力,在讀者的掌聲中,提升紙媒的品牌影響力、公信力。 一、在與新媒體共舞中,以快速體現“悅讀”性 當每個讀者都可以通過傳播媒介,可以自主生產內容、發布內容的時候,紙媒以報網的互動增加“悅讀性”就不僅僅是一種可能,而是一種需要,甚至是一種必須。這不僅可以很好利用網絡的信息資源,同時可以與網民共振,從而吸引讀者的眼球。 “報網互動”并不是簡單地把紙媒刊發的內容搬到網上,而是報紙和網絡媒體互相借力,實現兩種媒介相互作用,相得益彰。記者或讀者在第一時間用手機等工具發送身邊的新聞或圖片,發在微博等新媒體上,與網民互動;紙媒在互動中以自己的第一時間、最佳的表現形式在報紙上呈現,從而實現提升“快速悅讀”的傳播效果。比如,金華晚報今年7月8日一版刊發的新聞圖片《上午,巖坑尖隧道20噸氨水泄漏》,報道了“當天上午8時20分許,G1512高速(原甬金高速)金華方向巖坑尖隧道內,一輛集裝箱運輸車追尾撞上一輛載有20噸氨水的槽罐車。事故造成槽罐破裂,所載氨水全部泄漏”的事件。金華晚報是這則新聞在同城媒體中最先報道者,其優勢就是記者運用了手機這個平臺。當天上午9時多,記者得到新聞報料,趕到事發現場采訪,隨即發了微博,然后用手機及時向編輯部發回了照片,并在當天就把這則新聞發了出去,實現“快速悅讀”。 金華晚報不僅在網絡平臺上開辟了“金晚論壇”、“勝平接待室”、“驢行江湖”、“法律在線”、“金晚有約”、“大嘴愛吃”、“藝海一芍”等板塊,還開通了新浪官方微博、QQ群、短信互動平臺,就是有意識地吸引更多的網民參與到金華晚報的互動上來。而作為紙媒,在互動中實現“悅讀”的就是“我”就在你們中間。這時,所有網絡傳播的渠道,不論是短信、論壇、QQ,還是博客、視頻等等都可以作為紙媒的信息渠道,豐富自身的新聞源,從中發掘新聞價值。網民的身邊線索、閃光的思想、精彩的語言等等都會成為記者筆下的文章,在網上互動之后,經整合,再現于紙媒。網民通過金華晚報新浪官方微博、金華晚報“金晚論壇”或發短信的形式,把發生在自己身邊的故事和新聞事件說出來,與網民共賞、共樂的同時,金華晚報不僅在所報道的新聞中增加互動,還在每天設置的“社區新聞”、“社區e聞”等版面,把網民發表在網絡上的有趣故事和身邊的新聞,經記者整理、采訪之后,再體現在報紙版面上。同時,也在版面上刊發一些網民拍攝的有趣的圖片。尤其是“社區e聞” 網絡互動版開辟的“市井大排檔”專欄,刊發的都是網民的新鮮事、民間“花頭經”,更是得到網民的廣泛參與,增加了紙媒的“悅讀”性。 |